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归辞 南京报道
位于南京主城的建邺高新区,起步发展不到8年,给人的印象是年轻、现代化、有活力。
建邺高新区所在的南京河西新城,就像当年的上海浦东新区,20多年时间里从一片圩堤洼地长成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新城,发展成南京重要的金融中心、数字经济中心,也是高端商圈、活力街区的集聚地。
2017年12月,建邺高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两落地、一融合”(科研成果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组建。2021年1月获批筹建省级高新区,今年即将摘“筹”。
这里是南京市首家实施市场化改革的高新区,注重市场化和专业化,行政管理架构扁平、自主权高,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强、有干劲,即使和江浙沪地区比也显得颇有看点。
“金融”和“数字经济”是这里的两张招牌。2018年,阿里、小米的区域总部选择登陆这里,带动一批头部互联网企业向此集聚,2024年数字经济产业营收达到近600亿元。这里也集聚了超1800家金融类机构,金鱼嘴基金街区集聚备案基金及登记管理人超600家,基金总规模超2400亿元,参投企业超4000家。
日前赛迪顾问发布的《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究500强》显示,建邺高新区位列南京第1,全国第36。
今年1月,建邺区启动建设河西中央科创区(CCD),剑指建设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建邺高新区作为地方的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主战场,正发挥数据产业全链条优势,力促“数据+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

建邺高新区(摄影:林乐恒)
从金融、数字经济到“人工智能+”
建邺高新区的“大厂味”越来越浓,阿里巴巴江苏总部落址这里是第一块大基石。
2017年前后,互联网经济正值蓬勃发展期,阿里也在快速扩张阶段,在建邺高新区落地了杭州以外体量最大的产业园区,总投资超80亿元,涵盖阿里云智能、国际数字商业、盒马、阿里健康等32个业务板块。
“当时阿里花了很大功夫对整个江苏范围内的地市区县做了非常详细的尽调,内容不仅包括产业政策,还包括营商环境、人才、交通配套等各方面。最后,因为我们的综合得分最高,阿里拍板了我们。”建邺高新区管委会产业招商部邵帅奇告诉记者。
建邺高新区管委会副处职干部陈海东坦言,阿里落地建邺高新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与阿里的发展阶段、省市区三级政府的支持、建邺的能力特质都有关。“落下来后阿里反馈,第一觉得建邺的干部拼劲更足,凌晨一两点开会、对方案是家常便饭,也很高效;第二建邺比较年轻,在调性各方面与互联网企业更接近。”
阿里落地后的龙头牵引效应是明显的。很快,小米华东总部便跟着落地了,“感谢阿里帮我们省了尽调过程”是当时的一句玩笑话。
其后,58、滴滴、网易等头部企业先后在这里布局了总部企业,数字经济高地迅速初步成势。2024年建邺高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600亿元。而建邺区也集聚了数字经济企业超1800家。
金融业是建邺高新区的另一个支柱产业。
2021年,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南京市打造东部重要金融中心,并以河西新城为核心承载区;南京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将建邺的南京金融城确立为“东部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2023年金融业占建邺全区GDP比例超30%,其中建邺区的金融业多集聚在建邺高新区。
目前,建邺高新区集聚了华泰证券、苏宁银行、紫金农商行等金融法人总部20家,持牌金融机构省级以上分支机构近190家,金融类机构超1800家。
金鱼嘴基金街区集聚备案基金及登记管理人超600家,基金总规模超2400亿元,参投企业超4000家,连续4年入选全国基金小镇十强榜单。2021年4月启动的“金鱼嘴每日路演”也成为一个特色品牌,至今举办每日路演活动超1000场,吸引项目超2500个,投融资撮合超80亿元。

建功立邺,到此莫愁(摄影:张春华)
围绕金融和数字经济两大主导产业,建邺高新区先后被授予“国家火炬计划移动互联网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等8块“国字号”招牌。截至目前,建邺高新区招引总部企业53家,数量位列南京市第一。
数字经济与金融业的良好产业基础,是南京建邺区提出建设中央科创区的底气,而聚焦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是中央科创区发展的重点规划。这样的规划布局也是对既有优势产业的合理延伸。
中央科创区将以人工智能为内核、以数据要素为驱动,以“青奥组团”和“鱼嘴组团”为主承载区,推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和人工智能企业集聚。
根据《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2025-2027)三年行动计划》,到2027年,计划带动建邺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营收超1000亿元,新增各类产业人才超10万人,将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成为全省最具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最具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承载中心、最具吸引力的“三生融合”城市客厅。
“一城两园”
对于如何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建邺高新区的总体思路比较清晰。利用好既有金融和数字经济产业基础推动人工智能企业集聚是一方面,构建好产业生态则是另一重要方面。
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及数据产业的布局已经在有序铺陈。
2023年底,南京市主城区规模最大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数智城”开园,旨在聚焦“数据+AI”赛道打造专属园区。
开园以来,由华为云、中软国际和建邺高新区管委会三方共建的华为(南京)开发者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共同打造鸿蒙产业强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南京-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保准牛-南大保险大数据实验室等项目也投入运营。
数智城还吸引了华鲲振宇、竹云科技、数字冰雹、睿见数字等多家华为生态伙伴企业入驻,中软国际智能物联网军团、苏美达、林洋新能源等20多家行业龙头也在此落地。

俯瞰数智城(摄影:褚旭峰)
同时,建邺高新区还紧密对接江苏省数据局优势资源,打造了数字政务创新生态园和公共数据产业园“两园”。目前,“两园”均已进入载体装修和企业签约入驻阶段,今年一季度已经开展试运营。
数字政务创新生态园的初步定位,主要围绕政务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建设政务应用创新场景发布中心、全省城市可信数据交互中心等五大中心。
公共数据产业园由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商孵化基地、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基地、青年开发者双创基地(模法学院)三大基地构成。
在公共数据开发、数据产业发展方面,建邺高新区目前承担着不少探路先行的重任。
江苏省数据局、江苏省数据集团均设立在建邺高新区。2024年,随着江苏省数据集团正式挂牌进驻,建邺也成为全省公共数据的一级开发先导区和产业创新策源地。今年3月,江苏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正式上线,也标志着建邺高新区要为公共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路。
“一城两园”将托举起江苏省数据产业园(建邺)。这也是江苏省首批省级数据产业园区这一。
目前,建邺已经在数据产业链条的各个主要环节,初步集聚了一批链主企业。
在数据资源侧,有阿里、小米、滴滴、零浩科技等一批平台企业集群;技术侧,有华为鸿蒙联合实验室、百川智能等技术支撑集群;服务侧,有万得资讯、恒生电子、省联合征信等一批头部数商集群;应用侧,有一批金融、交通物流、气象和医疗等集群;基础设施侧,有电信、移动、联通、阿里云、中通服网盈、群顶科技等一批保障集群;安全侧,有深信服、开鑫科技等一批全息护航集群。
眼下,建邺高新区正在推动阿里AI研发中心、小米超级研发中心的打造,还将联合字节火山、华为盘古等头部大模型,聚焦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共建数据供给平台。此外,与国内大模型开源第一门户魔搭社区的对接交流也在推进中。
针对性布局
面对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已经积累了相对明显的人工智能产业和数据产业发展优势,如何有针对性地发力、做出产业特色就尤为重要。
“数据产业的蛋糕很大,我们不可能所有方面都涉及。针对高新区,我们主要是根据存量资源来做一些细分领域的数据应用,这样不会太散,不会到头来相当于什么都没有大的建设。”陈海东表示。
金融、医疗健康、交通是数据流通量较大的领域,具有较高的业务价值。建邺高新区在这三个领域均有较好的应用场景基础,并重点布局了应用。
例如,在医疗健康领域,江苏省医保大数据赋能实验室落地建邺高新区,该实验室赋能“三医”(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案例,入选了国家数据局重点联系示范场景。去年,建邺高新区还成功招引了“AI六小虎”之一的百川智能,在此落地了其主攻医疗健康大模型的区域总部。
在交通领域,建邺高新区利用建邺国资集团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通过国资数据与数商合作,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业务。去年9月,南京市建邺国资集团“智慧停车分析数据”成功通过备案审查,将670万条数据打包成数据产品,上架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了全国智慧园区停车数据资产入表从“0”到“1”的突破。
而在建邺高新区的主导产业金融领域方面,其资源优势则更加明显。1800多家金融机构,不仅能够为金融数据产业提供大量的金融数据,在金融与数据产业之间还能形成有益的互补。

建邺高新区(摄影:王昆远)
金鱼嘴基金街区投贷联动与助贷部副部长张鹏告诉记者,金融业的银行、投资机构可以为数据产业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而数据产业也可以反哺金融产业,为其带来一些新的业务场景。
“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家企业叫尔特数科,它通过云计算和卫星遥感技术解译卫星图像数据来反映工厂里的生产活力,对工厂的生产状态进行监测。这就可以用于帮助银行对企业进行贷后监测。”张鹏表示。
他也指出,金融业与数据产业之间也可以形成人才和资源的共享。目前建邺高新区在金融产业方面吸引了相当体量的高端人才,两个产业之间能形成人才流动,例如具备金融背景的人才可以在金融数据业务方面发挥自己的专长。
不过,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数据产业整体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其中,数据开放共享与隐私安全保护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建邺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曹庆伟坦言,目前在数据产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不敢用、不能用、不会用”的问题。
建邺区数据局数字经济科科长陈佳苗告诉记者,建邺区在尝试探索做金融领域的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但目前相关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个特别明确的方向指引。她认为,需要在金融行业内找到一个领头羊牵头来建设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但目前还比较难找到。
另一方面,她指出,金融行业的安全性要求高,大量敏感个人数据也对金融数据的开发利用造成实际困难。
陈佳苗透露,下一步,建邺计划联合上海的金融行业共同探讨数据开发利用问题。
曹庆伟透露,今年,建邺高新区将着手推动积累了很多的高质量数据资源的平台企业、金融企业、交通物流企业、医疗健康企业将数据业务剥离出来,单独成立销售子公司,推动其在垂直细分领域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形成公司新的增长点。
相关文章:
从阿里、小米到AI新城,南京一座“年轻城”的跃迁记04-12
南京玄武区退役局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04-12
欢迎来办演唱会!“文旅体一证通”落地羊城创意产业园,构建演艺创新生态04-12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发布04-12
福龙马出资100万元成立福龙马环境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00%04-12
诏安县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