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法官巧解“薪”愁“企”忧!内蒙古包头市东河法院沙尔沁法庭“分段调解”化纠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09:55:00    

“不用打官司,15天内就能拿到拖欠的工资,太感谢法官了!”近日,程某等12名劳动者在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法院沙尔沁法庭,与涉事企业签下和解协议时,难掩激动之情。这起涉案金额超20万元的劳资纠纷,通过法庭“分段解纷工作法”,仅用15天便实现劳动者“快拿钱”、企业“稳生产”的双赢结果。

此前,该公司因经营波动,拖欠12名员工近3个月工资。劳动者多次与企业协商无果,无奈之下提起诉讼。法庭法官阅卷后精准判断:若按常规流程直接判决,不仅需2-3个月审理周期,还可能导致双重负面影响——企业因诉讼记录损害商业声誉,后续招投标、信贷等经营活动受限;劳动者则需漫长等待,生活亟需的工资难以快速到账,双方矛盾或进一步激化。为此,法官决定将调解前置,启动“庭前+庭审”分段调解机制,并第一时间联合属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村委会,组建专项解纷团队,形成多方联动的调解合力。

庭前3天,法官采用“背对背”沟通策略破解僵局:

面对劳动者,法官逐一核对工资明细,确保诉求有数据支撑;同时明确告知“即便胜诉,后续执行环节可能存在延迟”的法律风险,引导大家理性看待维权周期,优先考虑“快速拿到工资”的核心需求。

面对企业,法官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严肃强调“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法定责任,拖欠工资不仅需支付赔偿金,还会被纳入企业信用档案,影响长远发展”;一旁的政协委员则从经营视角补充建议,分析“和解可避免员工流失导致的停工损失,留住熟练团队更利于企业快速恢复运营”。双重沟通下,企业态度从最初的抵触转变为主动协商,提出“分两期支付工资”的具体方案。

开庭当日,法官并未急于推进庭审程序,而是再次搭建双方面对面沟通的平台,用直白的话语直击双方痛点:“大家都是为了生活和发展——劳动者等着工资交房租、养家人,企业盼着稳定生产、渡过难关。诉讼对双方都是消耗,今天和解,7天内就能拿到首期工资,企业也能避免停工损失,这才是最实在的结果。”这番话让双方放下对立情绪,最终当场签署和解协议,明确约定首期工资于7日内到账,剩余款项在15日内全部结清。

据了解,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法庭以“分段解纷工作法”践行“枫桥经验”,通过“庭前疏导减对立、庭审促成达共识、多元联动强保障”的闭环流程,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沙尔沁法庭将“非诉解纷”理念深植乡村及企业园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有效降低辖区纠纷成讼率。下一步,法庭还将针对辖区企业开展“依法规范用工”系列宣讲,从合同签订、薪酬发放等基础环节提供法律指导,从根源减少劳资纠纷,为优化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注入司法动能。

来源:包头市东河区人民法院

编辑:姚梦洁

内蒙古自治区新闻热线请联系杨主任:13522430544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2468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78671922(微信同号)


相关文章:

法官巧解“薪”愁“企”忧!内蒙古包头市东河法院沙尔沁法庭“分段调解”化纠纷08-26

「安诺机器人」完成天使轮融资,加速AI智慧零售机器人布局​丨36氪首发08-25

列车停运公告08-24

印媒:印度拟放宽对华商务签证限制08-22

漳州奖励优质建筑业企业08-21

牙克石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余万元 让创业梦想照进现实08-21

屏山时评:“免申即享”,让政策红利一键直达08-20

福州市场主体达119万户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