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焦宏昌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引黄灌溉工程宛如一条条生命脉络,为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9月4日,河南日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走进河南省豫东水利保障中心三义寨分中心,与分中心主任杨松林、副主任杨军深入交流,全方位了解三义寨引黄灌区的详细情况。
灌区概况:跨越时空的灌溉传奇

1958年正式兴建的三义寨渠首闸(老闸)记者焦宏昌 摄
“河南省三义寨引黄灌区可是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特大型灌区。”杨松林主任介绍道,该灌区于1958年正式兴建,宛如一颗水利明珠,镶嵌在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涉及开封、商丘及菏泽三个地区的18个县(市)。其设计灌溉面积达1980万亩,规模宏大,原渠首闸设计过水能力为520m³/s,彰显了当时强大的引水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水利需求的不断变化,灌区经历了三次重要改造。1974年、1990年、2012年,渠首闸历经三次“蜕变”,如今新三义寨渠首闸设计流量为141m³/s,且采用了新建涵洞式水闸,更加安全、高效。
为进一步加快河南省引黄步伐,199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建设新三义寨引黄供水工程。河南省计委以豫计经〔1992〕1943号文批复新三义寨引黄灌溉工程,其范围涵盖开封市的兰考县、祥符区、杞县和商丘市的民权县、宁陵县、梁园区、睢阳区、睢县、虞城县等9个县(区),灌区规划设计灌溉面积326万亩,为豫东地区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灌区渠系工程现状:精细复杂的水利网络

供水期间的三义寨引黄泵站 郑子乐 摄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建设管理,新三义寨灌区已形成了庞大而精细的骨干灌排框架。“灌区的渠系就像人体的血管系统,分为总干、干、分干、支、斗、农等6级,每一级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杨军副主任形象地比喻道。
目前,灌区拥有总干渠1条,宛如一条巨龙的主干;干渠、分干渠56条,是巨龙的分支;支渠、斗渠175条,如同毛细血管,深入到灌区的每一个角落。此外,在灌区商丘境内依托黄河古道还建有7座梯级水库及各类调配水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水利网络,为灌区的用水调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近年来引水灌溉及工程效益发挥:“生命线”上的丰收保障

供水期间的任庄水库 杨宏飞 摄
“灌区自1994年新三义寨引黄工程通水以来,成绩斐然。”杨军副主任拿出详细的数据说道。截至2024年,累计引用黄河水82.7亿m³,累计灌溉面积6044.7万亩次,补源面积6666.4万亩次。仅2025年,截至9月8日,三义寨分中心就向灌区供水3.26亿m³,灌溉256.78万亩次,补源328.33万亩次,其中兰考用水8716.3万m³。
灌区工程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为灌区农业丰产丰收、工业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生活、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源支撑,被灌区人民赞誉为“生命线”,工程单次最大引水流量91.23m³/s(2023年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期间),已经形成了“引得来、蓄得住、分得出、用得上、灌排合一、井渠结合、防洪抗旱相结合”的可灌可排供水体系。
灌区节水灌溉:泵站升级,破解引水难题

供水期间的三义寨引黄泵站 陈世平摄
然而,近年来黄河河床连年下切,引黄干渠自流引水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杨松林主任回忆道:“2019年,经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主要由商丘市出资,委托豫东中心建设三义寨抗旱应急泵站。”该泵站泵组包含12台额定流量为1.5m³/s浮坞式取水泵,总装机流量为18m³/s设计提水流量15 m³/s,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2020年12月,三义寨泵站建设完成并试运行,为灌区引水提供了新的动力。
但随着灌区自流天数逐年减少,泵站运行由应急转为常态,原有设计流量无法满足灌区用水需求。于是,通过2024年河南省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抗旱),河南省水利厅批准购置5台额定流量为2.0m3/s独立浮船式潜水轴流泵,2025年3月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至此,三义寨泵站总装机流量达到28m3/s,泵站供水能力明显提升。
为了更节约、高效地使用黄河水,三义寨分中心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精准了解灌区真实用水情况。在保证城乡居民安全用水的前提下,兼顾农业灌溉、生态补水和工业用水,精准调度沿渠闸门,采用错峰供水的方式,最大限度满足沿渠市、县用水需求。2020年以来,分中心累计向灌区引水15.13亿m³(含泵站提水7.5亿m³),其中向兰考引水4.91亿m³。
灌区配套建设:“十四五”助力,打造现代化灌区

供水期间的三分枢纽陈世平 摄
河南三义寨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是河南省“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之一,对促进豫东地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杨松林主任介绍,十四五建设总投资4.9亿元,其中涉及兰考县投资2.1亿元。
目前,该灌区2021—2023年度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成。在兰考县境内实施的北沙河干渠12.6公里渠道全断面衬砌工程顺利完工,通过骨干渠系的建设,实现了灌区内部分骨干渠道多年未完成的水系连通,显著提升了灌区工程效益的可持续性。
已建成的商丘干渠渠顶道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兰曹公路和兰仪公路交通压力,大幅缩短了周边村民通往主干道的距离,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
“2025年,项目将继续推进北沙河干渠剩余9.4公里全断面衬砌、兰杞干渠37公里渠底衬砌以及商丘干渠8公里渠道边坡衬砌等任务。”杨军副主任透露,该工程的有效实施,充分体现了水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
工作打算:提能扩容,迈向新征程

供水期间的毛古枢纽陈世平 摄
对于未来的工作,杨松林主任充满信心:“一是在水利厅的支持下,分中心将在现有泵站提水能力的基础上,在泵站增设10台2.0m³/s的水泵,进一步提高泵站供水能力,适时开启泵站向灌区供水,力争年底完成3.4亿供水指标,为灌区生产生活用水提供强有力水源支撑。”
“二是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按上级节点要求开工建设三义寨灌区引调水渠首工程,有序推进三义寨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杨松林主任接着说,工程建成后泵站提水能力达到120m³/s、自流引水能力恢复141m³/s,将彻底解决灌区供水能力不足问题,为灌区的长远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此次对三义寨分中心的探访,让记者深刻感受到了引黄灌溉工程的重要性和分中心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三义寨引黄灌区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豫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相关文章:
三义寨引黄灌区:水利赋能 润泽豫东大地09-09
河南省启动第4次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08-15
回避起诉鲍威尔 特朗普一连串“贯口”猛批美联储翻修工程08-15
河南省三门峡市广播电视台小记者团到市检察院参观学习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