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构建深海鱼类“生命进化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07:40:00    

11种深海鱼类的采样信息和形态特征

本报讯(记者 冯丽)记者日前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生态环境学院王堃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团队,构建了深海鱼类的“生命进化树”,揭示了脊椎动物征服深渊的历程。

深海,尤其是位于海平面6000米以下的深渊区域,常年黑暗、寒冷,食物稀缺,静水压力极高,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生命难以生存的禁区。然而,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认知已被彻底颠覆。深渊带不仅存在生命,更孕育出了独特而丰富的生态系统。

团队经过多次深海巡航,采集了来自深海不同区域的11种鱼类样本,通过对这些样本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深海鱼类的“生命进化树”,揭示了脊椎动物征服深渊的历程。结果显示,少数类群的深海鱼类在1亿年前便开始适应深海环境,而大多数现存的深海鱼类则是在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后才进入深海区域。

研究团队发现,能够在高压下稳定蛋白质结构的氧化三甲胺,并不能单独解释所有深海鱼类在高压下的适应机制,可能存在着更精妙的分子机制。更为突破性的发现是,所有生存深度在3000米以下的深海鱼类均存在一种高度保守的RTF1基因突变(Q550L),实验表明此突变影响了转录效率,揭示了这一基因在适应高压环境中的潜在作用。这一发现为揭示深海生物压力适应的分子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此外,团队还发现,人类活动已对深海脊椎动物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地球最深的海沟中也难以逃脱污染的侵袭。

《中国教育报》2025年03月20日 第04版

作者:记者 冯丽

相关文章:

四川一广场舞团队为了不扰民两年四迁:“搬家”远离住宅小区,队伍越来越壮大04-03

世界最小心脏起搏器问世:比米粒还小,关键的自供电方法由中国博士后提出04-03

麻醉不只是“睡一觉”!铜仁市人民医院开展麻醉周科普活动04-02

神经元“指挥官”决定想吃还是想喝04-02

精准施策 科技赋能04-01

安靠智电董秘举报财务造假反被控敲诈勒索案:争议与矛盾解析04-01

陌陌前高级副总裁王太中被曝空降SHEIN03-31

小朋友,好样的!3名小学生发现“白色粉末”果断送派出所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