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林则徐诞辰240周年,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通湖路附近的林则徐故居(又称“云左山房”),近期也完成整体修缮。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宅与祠”三处之一(另两处为林文忠公祠、林则徐出生地),这座宅邸曾是林则徐晚年居住之所。
记者了解到,林则徐故居自5月7日开启试运营后,预计8月正式开放,试运营期间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有免费讲解服务,帮助游客深入了解林则徐的生平与家国情怀。
“七十二峰楼”,未来或设为林则徐文献馆
昨日,记者实地探访修缮后的林则徐故居,现有开放空间为三进大宅的主落部分,占地1433.71平方米,为典型福州传统风火墙民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柱,主入口悬挂金字匾“尚书第”,尽显一品大员威仪。进门第一进为天井与明代扛梁厅,是迎宾与庆典之所。厅堂正中六扇插屏门上方悬挂道光皇帝御赐“福寿”匾额,匾额下一尊林则徐像静默而立。厅内设置多媒体影片循环播放,介绍故居历史。

院落内整修一新,常设展陈为《回首家山无限情——林则徐与福州》
穿过插屏门,便进入第二进,属内宅,是林则徐父母的居处,也是女儿、出嫁女回门所居。两侧设回廊,主屋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功能区分明。
再往后是三进——林则徐及夫人、长子所居之地。一层左侧为林则徐夫妇卧室,右侧为长子夫妇所居,二层为藏书之所——“七十二峰楼”。楼内有一副自题的对联:“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用以勉励后世子孙勤奋读书。该阁楼正面设出挑廊,脊檩至地面高达8.9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当年在此可远眺乌山、于山,视野极佳。但该楼目前尚未向公众开放,未来有望设为林则徐文献馆。

正堂的林则徐像
三进主院内常设展览《回首家山无限情——林则徐与福州》,分布于八个展厅,依时间顺序展开,描绘林则徐与故乡福州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与卓越贡献。展厅中陈列有《林则徐遗折》《云左山房诗抄校录》复制品,可从中感受林则徐的骈文造诣,与晚年忠诚报国的怅恨之情。其中《遗折》中一句“心脉已散 百药罔效”,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
值得一提的是,第八展厅以“林则徐的三枚钤印”为核心,辅以“名人星光熠熠”的互动布景,打造出浪漫而沉浸的“打卡”氛围。地面灯柱似“萤火草”,星空顶点点闪耀,“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身行万里半天下”“宠辱皆忘”三枚印章,分别代表他一生的官履、壮志与自勉。
“云左山房”,见证林则徐一生清廉
林则徐故居又称“云左山房”,前身系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藏书家曹学佺别业。其得名源于地名“文藻山”的福州话谐音。故居前的文藻河是福州最短的内河,清代时,曾是城中“粪倒山”(垃圾堆)所在。《闽县乡土志·水利·新港》曾言:“居民委以粪草瓦砾。”因此售价相对低廉,林则徐之父林宾日于道光年间购得此地,全家修葺居住。林则徐的父母终老于此,林则徐亦在归乡丁忧、守孝与晚年养病期间,居住此地。
林则徐第六代孙女林祝光介绍,林则徐清廉自持,多将俸银用于修庙、济民,故家中积蓄微薄,此宅亦是其所能承受的较好选择。
文藻山地势低洼,常受洪水淹冲,建筑保存状况一直不佳。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馆长陈继勇曾介绍,1948年,一场洪水冲垮了主座一进与三进“七十二峰楼”,仅余中部第二进。1961年,林则徐故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福州市政府启动修复;2003年开工,2005年完成第一期修复,“七十二峰楼”得以重建;2017年第二期修缮工程启动,直至今日故居整体修复完毕,得以重获新生。
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我省将有多场活动
今年是林则徐诞辰240周年,他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福建省政府、社科联、省政协文史委等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团体纷纷组织纪念活动。
记者了解到,“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纪念大会”,及“林则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学术研讨会”、相关书画展等纪念活动均在紧锣密鼓地筹备。
值得一提的是,由濮存昕、关栋天等表演艺术家联袂呈现的原创话剧《林则徐》,5月2日起连续3天在福建大剧院上演。该话剧由国家大剧院与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根据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被诬罢官、思索图强的历史事实,围绕林则徐与妻子、道光帝、王鼎、琦善等重要人物的矛盾冲突,用极具张力的戏剧展现,塑造了“数百年始得一出”的林则徐形象。

林则徐故居第八展厅的互动布景,或成为热门打卡处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雪薇 见习记者 蔡怡晴 文/图
来源:智慧海都客户端
相关文章:
林则徐故居“云左山房”,预计8月正式开放,展现一代名臣济世情怀05-21
一玻璃窗高空坠落砸伤小女孩,当地回应05-18
津城大雨考验下民生保障进行时:“菜篮子”量足价稳 城市运行平稳有序05-12
“全体反对”阻挡“还假于民”民进党心中哪还有“柔软”05-10
福州“做夏”习俗登上央视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