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但随着新职业、新工种大量涌现,职业早已不止“七十二行”。
去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发布:云网智能运维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等19个新职业,以及直播招聘师等28个新工种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游新闻品牌栏目《七十三行》继续“上新”,走进这些新职业从业者。今天来看看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张伟的故事。

职业: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
定义:从事智能制造系统数据采集、状态监测、故障分析与诊断、预防性维护、保养作业和优化生产的人员。

在重庆机电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能制造公司”)打造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机器联动而成的智能生产线上一派忙碌。身着灰色工装的28岁张伟穿梭其中,眼睛紧盯着监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手上端着平板电脑。
一天时间下来,张伟不是在俯身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就是在与团队成员讨论参数调整方案。7年的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工作沉淀,将他锻炼成智能生产线上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的跨界挑战
在旁人眼中,张伟的工作是“高科技”代名词——他维护的智能产线,能自动完成煤矿井下检测仪、传感器等设备的组装、检测与数据传输。
“从机械结构到数据代码,从机器视觉到系统集成,不一定要成为专家,起码要懂基本运行原理。”张伟说,他们的产线就像人体器官,机械结构是骨骼,数据系统是神经,视觉检测是眼睛。
他负责智能制造公司供应的多个智能制造系统项目的现场运维,每条智能产线多涉及视觉、信息化、机械结构等约10个跨界专业,运维员就像医院里的全科医生,每一个专业都要有所能。
“全科”压力在一次故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生产线监测系统突然出现数据断传,导致车间远程监控失效。张伟与团队连续奋战12小时,最终发现症结在于工业物联网网关与MES系统的协议兼容性问题。
“单一故障可能涉及硬件、软件、网络等多重因素,必须像医生问诊般抽丝剥茧。”张伟坦言,若缺乏跨学科的整体统筹思维,可能连问题都定位不准,解决起来更是无从下手。
故障驱动变数据预判
张伟当前的重任是煤科院智能工厂数字化生产线建设项目。这条凝聚4年心血的产线,见证了中国制造向“智造”的蜕变轨迹,复杂程度远超传统工厂。
这条生产线涵盖8大核心模块:从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的自动化组装,到传感器芯片的智能涂覆;从MES系统调度生产节拍,到自动化物流系统实现物料精准配送……
“我们不是简单堆砌设备,而是构建‘神经网络’。”张伟以MES系统为例解释,这套制造执行系统需与企业的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ERP(资源计划)等平台深度集成,实现从设计端到生产端的数据贯通。“就像给工厂装上‘智慧大脑’,每一台设备的振动频率、温度曲线都会被实时分析,提前预警潜在故障。”
作为一名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他和团队每天的工作就是设备巡检、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设备改进。
比如设备巡检,就是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包括设备的外观、机械零件、电器元件等内容的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记录。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根据设备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维修,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在他看来,设备改进也是运维员的重要职责,通过不断改进设备的运行方式和维护方法,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我们很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学习新的维护方法,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的性能。”张伟说,过去是故障驱动维修,现在是数据预判维护,未来的运维工程师必须是懂数据的战略家。
在煤科院项目终验收后正式生产的500余天里,张伟见证着智能工厂的蜕变,除了设备综合效率、产品良品率、运行稳定性的提升,他更期待的是“人的进化”——“当系统越来越智能,运维工程师的价值不在于重复劳动,而在于创造性的系统优化。”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受访者供图
相关文章:
七十三行|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智能产线上的“全科医生”05-04
极氪科技集团:4月销售41316辆汽车05-01
新华社快讯:目前,东风着陆场及各参试系统已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各项准备。04-30
试坐智能代步车后连投7份简历!佛山智造“圈粉” | 百万英才汇南粤04-26
吉林油田一季度生产用电用气“双结余”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