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用,简称征地,是指 国家及地方政府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和城镇化、工业化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强制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并由国家给予法定补偿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本属于村集体的土地经过征地手续后,转变为国家所有,同时国家会给予相应的补偿。
土地征用的主要特征包括:
强制性:
土地征用是国家行政行为,具有强制性,被征用方必须服从。
补偿性:
国家征用土地必须依法给予被征用方一定的经济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等。
使用权转移:
土地征用后,土地所有权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但用地单位只获得使用权。
用途限定:
土地征用主要用于兴建厂矿、铁路、公路、港口、水利、国防工程等建设。
土地征用的程序通常包括申请选址、协商征地及安置方案、核定用地面积以及划拨土地等步骤。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土地征用是一个涉及法律、经济和社会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它确保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充分保障了被征用方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
四川省教育系统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04-15
服务业、体育产业、能源管理释放有力信号 政策“组合拳”支持经济向新向好04-13
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接受审查调查04-12
中国发布蓝皮书,美国留学环境排名第四04-12
9个项目集中签约!青岛打造上合组织国家生态环保合作旗舰平台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