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湖北远安美丽乡村写就现代版“归园田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0:29:00    

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通讯员 吴亮 陈颖

近日,湖北省农房建设管理暨村镇建设工作现场培训活动在宜昌市远安县举办。

培训强调,全省各级住建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建设美丽村镇、美丽乡村、美丽农房为目标,着力提升村镇建设工作水平,持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农房考察点现场观摩

培训期间,参训人员先后在远安县多个考察点现场观摩。近年来,远安县农房集中布局建设、建筑风貌管控、小城镇建设、装配式农房建设、生态景观带等探索做法取得成效,受到广泛好评。

22种户型供建房户选择

打造远安版生态宜居“富春山居图”

谷黄的外墙、褚色的梁柱、翘起的屋脊……一栋栋楼房古朴雅致,南北通透、简洁实用、兼顾多元,适当布局园林、湖泊景观,使房屋与山水林田融为一体,着力打造成一个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化生态小区,走进远安县鸣凤镇双泉小区,如同置身画中。

双泉小区内的居民悠闲散步

2022年,远安入选住建部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全国试点县,双泉小区便是远安特色农房的代表作。

建房既要讲究面子,也要注意里子、安全美观。为避免一家一户建造的随意性,由当地政府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专家到村里与建房户、建筑工匠面对面沟通交流。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小区农房设计吸纳了远安传统民房“双坡两顶四出檐,脊翘梁挑本土色”的建筑风格,同时户型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群众居住功能需求,提供了22种户型由建房户根据自身家庭人口、审美喜好自主选择。

为防止施工过程走偏,远安县住建局遴选了20名技艺精湛的“掌作工匠”推荐给建房户选择。

“建房总面积最大不超过300平方米,原则上不超过3层。”远安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双泉小区一期已建成共入住270户,二期规划建设42户,正在施工建设的有24户,一幅远安版的“富春山居图”一气呵成。

以装配式理念建设的农房

值得一提的是,该小区内2户农房探索用装配式预制构件建房,2层总建筑面积234.59平方米的主体结构,仅需半个月便可完成,施工成本较传统现浇方式低。

在小区生活配套上,高标准践行绿色环保理念,规范设置垃圾分类点,备齐分类垃圾棚、桶,聘请专业保洁清运队伍定期清理清洗,实现小区垃圾有效分类回收处置等,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居民归属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村民安置房比肩别墅

特色民宿产业提升农房价值

小桥流水、垂柳浮萍,一幢幢造型气派的特色农房,错落分布,家家户户门前绿植环绕。4月 9日,走进住建部和湖北省住建厅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小区——远安县鸣凤镇北门村九子溪小区,让人有一种徜徉在自然景区的感觉。

九子溪小区坐落于远安县鸣凤镇北门村三组,占地50497平方米,现有121户住户,其中一期规划建成78栋房屋,是远安人口梯次转移安置示范点。

九子溪小区的成排农房

吊灯、拼花瓷砖、带卫生间的卧室、超大露台……这样的户型和室内设计,和很多大城市的别墅不相上下。不少村民感叹,“住上这样的房子好看且舒服。”

为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该小区试点探索“七共”的建房服务模式,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

具体来说:一是规划设计共同参与;二是基础设施共同出资,乡镇整合项目资金进行补助;三是屋场选址共同协商;四是建房管理共同监督;五是建筑材料共同选购;六是竣工验收共同到场;七是社区运维共同管理。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在配套设施上,小区配套了休闲步道、停车场、接待中心等诸多旅游设施,通过举办系列旅游活动,为小区老百姓发展民宿、农家乐等农旅产业铺好了路,使小区既保留“质朴原乡”,又实现“气质提升”。

此外,该小区还在小区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坚持适度实用、品质宜居原则,配套建设居民活动广场、文化礼堂、服务中心、便捷超市等设施;在产业发展上,依托三峡水乡旅游风景区,探索发展特色民宿产业,进一步提升农房价值。

坚持风貌管控与文化建设

村庄环境向“品质升级”跃迁

“鹿溪河水清又清,玉带七曲湾连湾。一座古寺经风雨嘞,鹿苑八景在眼前;山精石液品超群,黄茶雅韵飘云天......”旧县镇鹿苑村是全国文明村,也是远安县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近年来,该村围绕“农房风貌管控+人居环境提质”双核驱动,以系统性规划、精细化整治、长效化管理为抓手,全面推动村庄环境从“基础整治”向“品质升级”跃迁。

设计先行,风貌管控全域覆盖‌。针对农房风格杂乱、私搭乱建等问题,鹿苑村结合实际,引导农户按照《远安县农房加固改造与风貌保护技术导则》对既有农房改造,累计完成农房立面改造86户,拆除彩钢瓦棚、违规附属房43处,清理房前屋后杂物累计2000余次,实现“一户一景、整体协调”;同步建立“村级协管员+镇级巡查”机制,将风貌管控纳入村规民约,杜绝“整治后反弹”。

‌环境整治,功能设施提档升级‌。以“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目标,实施“三清三整”专项行动:清理河道淤泥1.2千米,整治黑臭水体3处;新建垃圾分类棚15座,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模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利用闲置宅基地打造“微菜园”“微花园”42处;铺设透水砖步道3千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形成“路路有灯、步步见景”的夜游动线。

‌文化赋能,空间场景有机融合‌。依托茶壶广场历史文化底蕴,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将环境整治与文旅功能深度融合:修复古茶道遗址300米,建设茶文化主题景观墙、制茶工艺展示区;改造闲置农房建成“共享茶室”“乡村书屋”等公共空间;利用生态透水材料铺设广场地面,配套休憩廊架、智慧导览系统,形成“品茶、观景、研学”一体化服务链。

山水绿道串点连线

生态景观带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山水绿道和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不仅能实现人民群众共享绿意空间的美好愿景,更能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双河堰叠瀑景观

走进旧县镇鹿溪河与沮河交汇处的双河堰,远安县充分挖掘水文化、水景观,把节点建成景点,以河为线,串景成片。双河堰漫水时形成七级叠瀑景观,吸引诸多游客前来“打卡”。

位于远安县中心城区的沮河桃花岛生态湿地公园,总面积36万平方米,原为一片河滩地,岛内违章建筑、黑臭水体、畜禽养殖导致环境不佳。

桃花岛生态湿地公园绿道建设

2018年,为改善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远安县启动了沮河桃花岛生态修复项目。建设过程中,远安县住建局坚持“顺应自然、至纯至简”的建设理念,大尺度打造三条景观带,即“背景红叶带、滨水樱花带、沿河湿地水杉带”,植物配植坚持乔草简约搭配。通过桃花岛生态修复项目的建设,实现了水系连通、交通互通、生态产业融通。

此外,远安县城乡绿道以县城为中心,南北延展,环线相接,共连接鸣凤、花林、旧县3个乡镇11个村庄,有效将山、水、林、田、城自然资源串点连线成片,长度达69.73千米,形成了“一带、三区、四组团”的空间布局。

在功能拓展方面,远安县当地以绿道为主干,将双河堰、桃花岛、湿地公园和水文化博物馆等串联在一起,合理布局休闲节点和公共设施等,形成集风景廊道、产业发展通道、巡河快道、马拉松跑道、自驾游行道“五道一体”的水系连通幸福路,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张恩惠带队在成都学习考察04-13

湖北远安美丽乡村写就现代版“归园田居”04-13

9个项目集中签约!青岛打造上合组织国家生态环保合作旗舰平台04-11

任振鹤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 督促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04-11

杨闸新村44个充电桩上岗,停车充电“一站式”解决04-11

乌蒙深处,铁塔银线护青绿04-10

四川省首部地质灾害防治专项法规5月1日起正式施行04-09

以体制机制创新 激活国家公园社区发展新动能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