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快评丨地铁口被吐槽像棺材,为何近三年后突陷舆论风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3:23:00    

不同的取向之间,倒未必非要决出高下,如果能形成一种交流、相互理解,或许才是更理想的局面

近日,杭州创景路地铁站的出入口因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形容其“像棺材一样”。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4月17日,当地地铁集团的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已经注意到了网络上讨论的情况。“创景路站G出入口是作为特色车站的一个标志性出入口,其设计初衷是为了融入科技与现代元素”。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道,该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将星空和科幻元素作为设计灵感,通过艺术灯光来塑造空间氛围。核心区域的图案设计灵感来源于“虫洞”的形象。

↑网传视频截图(左)与网友拍摄近景图(右)。

这究竟像棺材,还是像虫洞,恐怕是个因人而异甚至因角度而异的问题。网络上也有一些当地人拍的第一视角照片,似乎就不太能看出棺材的样子。

更有意思的是,据公开报道,这个地铁站在2022年9月22日就开通了。也就是说,当时没人觉得有问题,近三年的时间也几乎无人指出有问题,但在最近,却因为一张俯拍照片突然有了问题,被“棺材”的解读给缠上了。

这种舆论特征,或许很能展现大众审视的某种特征——偶发、随机,在什么时候爆发,朝哪个方向联想,都很难预计。就像在网络讨论中,还出现了诸如迷信、风水等解读,很难说这种“姿势”是理性的,但无可否认,这种“四面出击”的意见又是很难避免的。

这对公共建筑来说,恐怕是非常头疼的事。建筑不是一张图纸,可以听两句意见、做两笔改动。建筑一旦建起,如果要变动,就会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更何况,网络意见充满偶然性,完全有可能反复地变动,谁知道应对了这一次风波,又会不会成为下一次的伏笔呢

类似的情形确实越发常见。如今有不少建筑都会因为设计而陷入舆论风波,被网友起上种种外号,而仅地铁口被吐槽像棺材的,也已有多例。这些建筑或许是因为本身造型新颖,也可能是因为网友脑洞大开,很难一概而论。到底是丑,还是奇;是怪诞,还是多元,可谓是众说纷纭。

不过类似的事件也说明,城市已经不是个单向度空间了,不是“我设计,你接受;我建筑,你居住”,而是一个互动性的空间。人们并不都是建筑的业主,却依然想获得对城市空间的解释权,去对城市景致发表评价。而且普通人也会因为声量的凝聚,而获得某种力量,对城市设计做出某种干预。

那么,建筑设计是否就此做好了准备?这种准备可以是程序性的完善,比如重要的公共建筑,除了专家论证之外,还可以有一个向社会、公众公开的过程;也可以是一种更加坦诚、自信的话语交流,比如在引发争议后,可以对建筑设计的初衷和背景做出阐释,和民众求得共识。建筑终究是活在公共空间里,当然也包括话语空间。

其实深一层地想想,一些建筑之所以争议不断,也是因为建筑“内涵丰富”——其中既有审美功能,又有使用功能;既有专业标准,又有大众趣味。不同的取向之间,倒未必非要决出高下,如果能形成一种交流、相互理解,或许才是更理想的局面。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相关文章:

快评丨地铁口被吐槽像棺材,为何近三年后突陷舆论风波04-18

刚刚,一地突发地震!网友震感强烈:被摇醒了04-17

演唱会受伤流血!刘德华首次回应04-16

海尔老总周云杰答应网友生产的网红洗衣机交付时间确定了 | 行走黄河04-16

“表扬就不用了,不发试卷就行”04-14

问政四川丨3月,网友聚焦哪些热点,哪些办理部门获得100%满意率?一图告诉你04-14

秒空!黄子韬上架试用医护级卫生巾,1分钱一个,卖出4.95万单04-14

济南地铁4号线站点出入口“露脸” 距离山博“一步之遥”| AI播泉城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