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日下午,伊朗与美国就解除制裁和核问题的首轮间接谈判在阿曼结束。双方同意于19日再次谈判。
尽管在谈判前一天,美伊双方仍在互相施压、发表强硬言论,但从各方12日的表态来看,此轮谈判总体进展“积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专机上表示,美国与伊朗谈判进展顺利;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和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都形容这是一次“建设性的谈判”。

美联社报道截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副所长秦天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分析说,谈判前后态度上的“温差”,凸显出美伊双方对于谈判的强烈意愿。
- 从美国方面来讲,主要是受国内的政治诉求、政治需求的影响。特朗普上台以后,提出了“美国优先”的政策方向。如果现在伊核问题继续升级的话,会让美国进一步向中东投入资源,甚至会将美国推向一场新的战争,这是特朗普所不愿意见到的。他也不希望因为伊朗问题影响国内优先的政策目标。
- 从伊朗方面来讲,过去一年多时间,伊朗在巴以冲突中明显受到了削弱,地区影响力受到了严重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伊朗还是希望通过谈判来缓解自身的压力。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据报道,在首轮间接谈判中,双方就解除对伊朗制裁、伊朗和平核计划等问题,通过阿曼外交大臣向对方传递了各自政府的立场。
美、伊代表团同意继续举行新一轮谈判,届时将讨论任何潜在协议的总体框架,仍由阿曼担任“中间人”,但谈判地点暂未确定。
秦天认为,本次谈判的成效是积极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区出现军事冲突的风险。
- 第一,明确了双方继续谈判的意愿和方向,为后续接触奠定了基础。
- 第二,此次谈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东地区,尤其是伊朗这个方向生战、生乱的风险。
- 按照美国极限施压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谈判这条路径的话,实际上美伊的紧张必将持续升级,到时候美国和伊朗是否会发生冲突,包括以色列会不会借机袭击伊朗的核设施,这些都是风险因素。这次谈判化解了这种风险。

英国广播电台报道截图
秦天进一步分析指出,美伊双方诉求上的差距会使后续谈判进程呈现“拖延”及“反复”的状态。
- 从双方目前抛出的一些信号来看,美伊诉求还有较大差距。
- 美方最希望看到的是伊朗放弃核研发、核项目,即“完全弃核”;伊朗主要的诉求是保留自主在伊朗本土进行核研发的权利。双方在这个问题上讨价还价,需要进行大量沟通。
- 上一次达成伊核协议是在2015年,而那时启动伊核谈判是在2013年,即双方花了近两年时间去谈成一个协议,显示了这一谈判的难度。
- 这次谈判的困难不会比上一次小,由于一些复杂的背景,包括巴以冲突等因素的影响,双方要达成新版核协议,要花费更多工夫。因此,后续谈判会呈现出一种“拖延”及“反复”博弈的状态。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直播世界》
记者丨董晶晶 张晗
编辑丨林维 游佳
签审丨刘鹏 康炘冬 邹浩宇
责任编辑:林维
相关文章:
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医保力量04-15
英国出口融资支持规模增至800亿英镑04-15
潮评丨出口转内销,既渡难关也谋长远04-14
及早戒烟远离肺癌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