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也是五年一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年。4月14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四川省总工会主题采访活动在蓉启动。

本次活动持续至18日,分南、北两条线开展集中采访,将分别前往11个城市的工业重镇和新兴产业集群,覆盖科技研究院、劳模工作室、先锋事迹馆等点位,深度探访四川工人如何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的创新融合,充分展现四川工人群体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一线的奋斗风采。
看“黄金24小时”背后的匠心力量
“做鲜奶讲究黄金24小时,大家所看到的新希望乳业科技研究院里就有着我们‘抢鲜’发展的重要支撑——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在南线采访团,记者首站走进了新希望乳业科技研究院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

“我们目前拥有一个市级、一个产业级、一个区级的劳模和工匠创新人才创新工作室,分别是夏忠悦、李启明、段雪梅劳模和工匠创新人才创新工作室。”李启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李启明分享道,他的工作室主要是以传帮带的形式带领核心骨干及30余名研发工作者在技术创新等领域深入钻研,完成多项技术创新及攻关项目。
他表示,目前工作室构建了西南地区特质菌种库、菌株性能评价技术平台和乳酸菌生产转化平台,现菌种库保藏菌株2000余株,产业转化10余株,初步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乳酸菌到发酵乳制品规模化的生产转化。依托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输出,还孵化了一家生物科技创新平台—成都分子力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产学研用”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新希望乳业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依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匠心力量。截至目前,新希望乳业科技研究院三个工作室年均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累计研发创新成果72余项,实现创新成果转化42项,发表期刊论文18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27项,节创经济效益1.5亿元。
看一流工人队伍背后的匠人精神
一路向南,下午南线采访团抵达眉山市。走进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的枕横梁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几位产业工人正在进行下班后的“练工”。“刚练习的是画线及切割,我是电焊工职业,下班过后主要是练习一下铆工的技术,也是培养自己的第二职业。”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枕横梁生产线班组长梁佳分享道,这也是响应公司政策,提升自身技能。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铁路货车、机车、客车、工程机械、城轨地铁等轨道交通制动装备的研发与制造,是铁路货车制动系统和机车、客车阀类行业主导企业。近年来,公司全方位开展“技能提升工程”,致力于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世界一流的高铁工人队伍。
为此,公司还成立了甘俊林眉山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采用“1+3+N”模式进行项目创新攻关,同时通过“5+N”模式开展培训,为企育人。目前,工作室已输出高级技师5人、技师14人、高级34人;国际比赛获得一等奖1人、全国银奖2人、铜奖2人、省部级获奖6人,市级获奖12人,公司获奖45人。

技能培养之外,一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也离不开完善的福利保障。在眉山方大蓉光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了一整套全员福利政策体系。一方面,推出医疗资助、方大养老金政策、孝敬父母金和职工子女学费等福利政策。另一方面,方大劳模参照全国劳模待遇标准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金,并设立创效退休奖励金,员工退休前实现创效额目标可享受连续12年的退休奖励金,激发工人队伍奋斗激情和创新动力。
相关文章:
出发!四川省总工会主题采访活动在蓉启动|看四川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①04-15
咸安检察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助力基层治理04-10
蔡徐坤胜诉,他还能扭转公众形象吗?04-07
施工震裂窗户 工人担责赔偿04-06
这家交通民企何以韧性成长?04-01
西宁市总工会“六大场景”强化职工思政引领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