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市襄州区天润小学学生参加全员运动会。 (湖北日报通讯员 韩海波 摄)

4月11日,宜城市宋玉中学指导老师易小龙(中)耐心传授射击技巧。(湖北日报通讯员 刘毅 摄)

4月8日,南漳县城关镇胡营初级中学操场上,学生们进行跑酷训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兆林 通讯员 陈月林 摄)

4月10日,襄阳市诸葛亮中学学生在教练指导下练习网球。 (湖北日报通讯员 张付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鹏 通讯员 陈建波 饶新华
4月10日下午,宜城市流水镇邓林小学的运动场上热闹非凡——四年级跳健康操,五年级进行跑步接力赛,六年级举办班级足球赛。
“每天都有体育活动,身体越来越好,也促进了学习。”六(1)班的孙宇轩说。
没时间、没空间、没教师、没器材——这是很多中小学发展校园体育时面临的困难。
2025年2月,襄阳市教育局印发《襄阳市新时代学校体育“向阳行动”实施方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从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综合体育活动、优化学校体育评价机制等10个方面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让每个孩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脸上有笑,铺就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之路。
3年建成中小学运动场馆205个
“‘健康第一’,要看这句话是在校长的嘴上还是心上。”说这话的,是襄阳市大庆路小学校长金高明,该校是一所以“玩”出名的学校。
大庆路小学位于襄阳市樊城区的主城区,校园空间狭小,学生体育锻炼受限。以往,各年级都是“错峰活动”。
2022年起,樊城区通过校园老旧住宅楼征收、拆迁、改造,共拆除大庆路小学等9所城区学校的19栋家属楼,腾出约3万平方米场地,其中八成以上用于建设运动场。
走进大庆路小学,塑胶跑道圈出一块足球场,外围架设单杠、双杠等体育器材,教学楼架空层放置了跳跳机、投篮机、骑行机、滑行机等运动器材。金高明开玩笑说,学校看起来“不务正业”,但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运动。
和大庆路小学地处主城区不同,邓林小学是标准的农村学校,校长张海涛也认为,只要想抓体育,办法总比困难多。
前些年,学校用石板和砖头办过乒乓球赛,用竹竿和绳子举办过羽毛球赛……“思想上重视体育,场地、经费都不是问题。”张海涛说。
襄阳市教育局局长付拥军介绍,近3年,襄阳市投入资金7.4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运动场(馆)205个,购置1443种体育教学器材设备,招聘专职体育教师407名,建设市县两级体育名师工作室19个,为校园体育提供硬核支撑。
在体育教学上,襄阳市涌现出省级以上精品课5节、论文50篇、课题研究4个;得益于体育教育的优异成绩,襄阳市第十九中学、第四十三中学、第四十五中学等多所学校的校长由体育老师担任;襄阳市人民路小学校长李远宏《全员化、课程化、常态化,大幅度、大面积提升小学生体质的16年校本探索》获2023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去年12月,他作为湖北唯一代表当选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
科学锻炼让孩子们更安全
重视体育,不可回避一个现实问题——安全。
要是有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伤,怎么办?襄阳市襄州区天润小学党支部书记贺海涛的方法,是“讲科学”。
“学校要指导孩子们科学运动,而不是放任疯跑瞎闹。”贺海涛说,“该做的防护措施要做好,该买的保险也要买好。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受伤,就取消体育活动。”
2024年,该校举办全员运动会,全校1900余名学生全员上阵,将传统运动会的“挑选”模式转为“普及”模式,相关视频浏览量超百万,点赞量超2万。
襄州区教育局局长张国华认为,家长知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只要校方真正为孩子着想,家长们是能够包容一些磕磕碰碰的。在学校推行体育,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卸下了思想包袱,体育活动在襄阳中小学校园蔚然成风。
按照《襄阳市新时代学校体育“向阳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课时体育课、高中阶段学校每周2课时体育课;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高中阶段发展学生运动专长等。
襄阳市实验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一步一区”创设骑乐无穷、奇趣攀登、民间传统游戏等9大户外活动区域;襄阳一中推迟20分钟早入学时间,将体育课由以往的40分钟小课合并为90分钟大课,把礼堂和会议室改造成体育馆和舞美室,打造7大类11小类运动项目供学生们选择;海容小学打造班级、年级、校级竞赛制度,实现天天见体育,周周有挑战,月月有赛事。
身体越来越棒,心理更加健康
2024年起,襄阳三中将体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体育课上推广传统舞龙技艺,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荆州街小学将学校诗联特色文化融入广播操,打造诗联广播操,每天两个大课间时,全体师生都能在运动中体验美妙的诗联文化艺术。
目前,襄阳市具有时代特征、一校一品、区域特色的体育育人格局基本形成。
樊城区发展艺术体育特色项目“片区”,将全区划分为武术、轮滑、舞龙舞狮等10个特色片区,形成“校校有品牌、片片有亮点”的局面;老河口市争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推行每周一节“全员足球课”,坚持以赛促建,进一步优化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完善市级小学联赛、市级初中联赛;襄州区发展八段锦、太极拳、扇子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开学第一课让全体师生共同展示;襄城区创新编排哑铃操、拳击操、音乐韵律操等项目,并在2024年湖北省健美操啦啦操锦标赛上获得第一名……
坚持以体强身,体育教育实践路径不断拓展,实践成果有目共睹。
襄阳市连续8年开展学生体质监测,学生体质达标率、优良率分别同比提升1%、4.7%;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心理危机预警率逐年下降,今年春季同比下降2.24%。
近两年,襄阳共选拔优秀体育苗子300多人,向省、国家输送体育专业人才54人,巴黎奥运会周期内,曾在襄阳中小学就读的健儿共获得世界冠军16个、亚洲冠军9个、全国冠军16个,襄阳已然成为体育人才成长的摇篮。
短评
青春不能
没有汗水
□ 魏鹏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近年来,校园体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究其原因,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引起社会关注,“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老师、家长形成体育重要的共识。
曾几何时,篮球怕磕碰,单杠怕摔伤,跳绳怕绊倒,体育器材室常年上锁,足球场变成停车场,连最基本的跑步都改成了散步。
家长投诉、舆论压力、责任追究,像三座大山压在学校头顶。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了潜规则:拆设施、减项目、禁活动。学生的运动热情被一点点消磨殆尽。
青春不能没有汗水。加强校园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还能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学校敢担当,完善安全预案,而非因噎废食;家长多理解,接受运动伴随的合理风险,而非追求“零受伤”;社会要支持,加大体育投入,建立科学的责任认定机制。
“怕受伤、怕投诉、怕追责”的思维,应该被“敢创新、敢放手、敢担当”取代。
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在奔跑中学会坚持,在碰撞中懂得勇气,在团队中收获友谊。
少年强,则国强;体育兴,则民族兴。
愿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孩子的“运动乐园”,愿每一次奔跑跳跃都能点燃青春的热血!
宜城宋玉中学 射击“瞄准”省运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孝军
通讯员 刘康旭 李锋
“瞄准具、准星、目标,三点务必成一线!”“双肩放松,保持平稳。”“呼吸节奏要稳,气沉丹田,不能扭胯。”……4月11日18时,宜城市宋玉初级中学激光枪射击训练室内,指导老师易小龙正耐心细致地为6名同学讲解射击技巧。
七(9)班的张泽周放下激光手枪,看到显示器上9.2环的成绩,汗珠密布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张泽周不仅学科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自2024年7月加入学校激光枪射击队以来,从未缺席任何一次节假日和周末的训练。他说:“我觉得射击特别有意思,参与训练后,我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注意力更专注了,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另一边,八(1)班的周浩伟双手稳稳端起激光步枪,枪托紧紧抵住右肩胛骨,全神贯注地瞄准靶心,随后果断扣动扳机。周浩伟表示:“我特别喜欢射击,在学习之余投身射击训练,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让我原本急躁的性格变得沉稳许多。”
2000年以来,宋玉中学积极推动体教融合改革,聘请4名专业体育老师对学生们进行训练和指导,挑选特长生进行重点培养。随着射击、田径、篮球、足球等多个体育兴趣小组相继成立,全校学生踊跃报名,经过层层选拔后有20%的学生入围。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不受影响,学校将体育兴趣小组的训练安排在每周五下午放学后和节假日、周末,由专业老师现场指导。
凭借着扎实的训练和出色的竞技水平,宋玉中学射击队已代表襄阳市连续四届在省运会的赛场上亮相,累计选拔30多名特长生参与比赛或进入省队集训,在赛场上斩获多项国家冠军和荣誉:鲁金鹏在2011年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中勇夺手枪50米冠军;王梦瑶在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斩获女子10米气步枪U17组亚军;王佩玲、朱慧玲等队员成长为射击一级运动员。
“我们激光枪射击队将代表襄阳市出征明年的湖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目前全体队员正在紧锣密鼓地训练,全力备战。”宜城宋玉中学副校长、学校激光枪射击队总教练贾菊莲说。
“近年来,宜城市全力推进‘阳光体育’行动,把体育运动和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们在快乐学习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以此来提升学生体质、发展校园特色体育、培养竞技人才。”宜城市教育局局长张保华说。
南漳胡营中学 跑酷运动进课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兆林
通讯员 陈月林
障碍跑跳、跨越木箱、手撑越障、抓杆攀爬……
4月8日15时,南漳县城关镇胡营初级中学操场上,七(3)班的学生们灵活地穿越各种“障碍”,额头布满汗珠,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现在的体育课好玩多了。”该班学生王承炎说,跑酷不仅锻炼身体,还增加了运动的趣味性。
胡营中学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去年9月份,该校购置了跑酷设备,将其作为大课间的活动项目和体育课程。
作为一种时尚的极限运动,跑酷适合作为教学项目吗?
“运动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为了运动而运动。”该校校长高鸣介绍,以前学校的体育课程以竞技类项目为主,实现了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但没有达到让学生快乐的效果。
跑酷运动综合了身体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多种身体素质,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是该校为学生疏解压力、提升抗挫折能力的一剂良方。
胡营中学共有学生989名,其中农村留守、单亲家庭学生340多人,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该校关注的重点。
高鸣认为,因长期缺乏家长陪伴,学生心理情绪得不到疏解,极易引发心理疾病,运动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焦虑情绪,还能帮助孩子找回自信。
该校一名女生,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孩子成绩不好,性格孤僻。但孩子有运动天赋,跑酷项目引进以后,该学生优异的表现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称赞,身边朋友变多了,性格也阳光了。
跑酷进课堂半学期以来,学生的体育成绩和精神面貌有了“质”的转变。高鸣说,今年3月份体育中考,该校优秀率增长30%,学生近视率下降20%。
诸葛亮中学 走出校园学网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慧华
通讯员 聂志鹏 张付军
“大家跟着我一起做——数到1时,抛出网球;数到2时,挥出球拍,对准网球进行击打。”4月11日9时,在襄阳市体育运动中心,网球教练沈鹏程正在指导襄阳市诸葛亮中学七(8)班的学生练习发球。
从挥拍的基本动作到击球要领,沈鹏程不断矫正学生的打球动作和体态。“开始练习,打不到球很正常,但动作要到位,球拍最后一定要上肩,失球不失优雅。”他说。
好奇、拘谨、放松、期待……一圈轮流下来,同学们额头上冒着汗珠。等候时,同学们不断练习动作要领,期待下次一发击中。
“这是今年开学来第二次上网球课,我们都很期待。”学生陈思君说。
网球课不仅需要场地和硬件设施,还需要专业教练,诸葛亮中学是如何让学生们打上网球并长期开展下去?
襄阳市诸葛亮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与襄阳市体育运动中心相邻,步行仅需5分钟。经过两家单位沟通,从本学期开始,诸葛亮中学将体育课“搬”到襄阳市体育运动中心网球馆,由网球馆的专业教练每月为七年级13个班级630名学生指导教学两堂网球课。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为他们播下追逐体育梦想的种子。
寻求社会力量支持,这是樊城区积极发展校园体育的一种探索。
“这些年,孩子们的想法越来越多,校园体育充分结合学生们的需求,让学生爱上运动、爱上体育,拥有强健的体魄。”襄阳市樊城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齐光伟介绍,如今,樊城区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抖空竹、跳绳、折扇操、竹竿舞等特色运动项目比比皆是,校园体育百花齐放,为绿意葱葱的运动场增添了更多朝气。
相关文章:
西安市曲江十四小携手西安文理学院开展数学史专项讲座联合教研活动04-15
大学生就业: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04-15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通报“博士后焦某某学术论文涉嫌抄袭”:停止其工作并启动调查处理程序04-14
不进校门进门诊,找准病因是关键04-14
襄阳把校园体育锻炼变成“必修课” 学生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脸上有笑04-14
快来围观“大黄蜂”热舞!协同学校科技节暨校园开放日火爆出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