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现代钢琴艺术创作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应用研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2:39:00    

钢琴是西方乐器的重要代表,被誉为“乐器之王”。19世纪末,钢琴艺术从西方传入中国后,中国钢琴艺术事业开始萌芽发展,现已成为中国音乐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许多钢琴艺术家正在积极尝试将中国文化元素和艺术元素融入钢琴创作,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作品,实现钢琴艺术的本土化发展。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超凡的艺术智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其曲调、旋律、节奏和所用乐器都带有显著的民族特色,钢琴这一乐器杰出的转调功能、较宽的音域、丰富的音色使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兼容性,为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融入钢琴曲创作提供了充足空间。在现代钢琴艺术创作中,应加强民族音乐元素的应用,实现钢琴艺术和民族音乐艺术的有机结合与协同发展,借助钢琴这一载体将“中国之声”传遍全世界。

融入民族审美,拓宽作品受众范围

由于发展历史、文化体系不同,中西方音乐审美有着一定差异,要以中华民族审美观念来推进现代钢琴艺术创作,产出更多中国人民听得懂、听得开心的钢琴作品。举例而言,中华民族重视自然、社会、人文之间的和谐共存,偏爱于具有意境美的音乐作品,由此钢琴创作要善于营造音乐意境,根据意境主题选择合适的节奏和旋律,如利用慢节奏和柔和的和声来营造静谧的大自然意境、利用快节奏和激昂的和声来营造人声鼎沸的人文社会意境等,让听众在节奏变化和旋律起伏中沉浸式体验意境的变化,透过明亮的钢琴声获得天人合一的和谐感和宁静感。在优质的民族音乐作品中,人、鸟、兽、虫等各种声音形态时有出现,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偏爱自然元素的音乐审美。在钢琴艺术创作中要充分发挥钢琴音乐宽广的特点,利用钢琴来模仿这些声音,实现自然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如作曲家、钢琴家王建中创作的钢琴曲《百鸟朝凤》就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鸟儿的鸣叫,营造出百鸟争鸣的宏大意境,有效提升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审美性。

加入民族调式,凸显作品线性特征

中国民族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为主,具有旋律流畅自然、调式多样且富有变化等优点,如《茉莉花》《敖包相会》《我和你》《兰花花》等经典民族音乐作品都是五声调式。钢琴艺术创作要善于使用五声调式,使得钢琴作品展现出独特的传统民乐韵味。例如,《壮乡组曲》就是结合五声调式创作的钢琴作品,其遵守调性变奏的规则将五声曲调有机融入钢琴演奏,形成激昂热情的旋律,使得听众脑海中呈现出壮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此外,不同民族地区常用的调式有所不同,如陕北一带的民族音乐豪放粗犷,新疆地区的民族音乐则略显活泼,韵律感较强。钢琴艺术家要根据作品内容主题加入合适的民族调式,在提升作品审美意蕴的同时凸显民族特色。

改编经典作品,着重表达音乐情感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众多,是民族审美、民族艺术的集大成之作,钢琴艺术家可以加强对这些作品的改编,用钢琴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重新演绎,在保持原有作品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展现出新的审美旨趣。在经典作品改编过程中,钢琴艺术家应探索适合民族风格旋律的和声手法,选用最为合适展现经典作品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的演奏方式。例如,王建中改编湖南民歌《浏阳河》时,在尊重《浏阳河》充满民歌特色的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合理融入钢琴和声与织体,通过民歌唱法和钢琴演奏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呈现效果。此外,钢琴艺术家应积极探索民歌、京剧等传统民族音乐形式与钢琴艺术的融合创作方法,利用钢琴演奏来为传统民族音乐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例如,著名钢琴曲《皮黄》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京剧与钢琴完美融合,运用导板、慢板、快板、原板等中国戏曲的各个板式,并将民族戏曲元素与西方和声功能巧妙结合,揭示了深刻的民族意蕴和内涵,作品更具完整性和独特性。

聚焦标题创新,彰显中国文化内涵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标题具有传统性、写意性、写实性等显著特征,如《梅花三弄》《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且高度概括作品内容,能够使听众透过标题对整个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更好地沉浸于音乐作品所营造的意境。当前,钢琴标题创作受到民族音乐的影响,呈三个流派:一是以《百鸟朝凤》《夕阳箫鼓》为代表的写意性流派,这些标题中包含着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意象,凝聚着作品的情感基调;二是以《兰花花》《西厢记》为代表的叙事写实流派,多采用民间故事的标题,直观展现钢琴作品的内容叙事;三是以《本草纲目》《太极》《东风破》为代表的流行派,标题直观展现作品主题,兼具现代感和传统元素,受到年轻人群体的喜爱。钢琴艺术家在钢琴艺术创作时要注重标题的创新,根据作品的具体内容、意境营造、情感表达来选定标题,适当加入中国风元素的字眼,使标题成为钢琴作品的“点睛之笔”,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模仿民族乐器,提升钢琴呈现效果

民族乐器是民族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利用乐器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借助乐器独特的音色将作品的内在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例如,在作品《二泉映月》中,二胡的声音婉转悠扬、感性哀婉,具有强大穿透力,将人世间的艰辛苦难和旧社会的辛酸屈辱娓娓道来,起到直击人心的演奏效果。在钢琴创作中,钢琴艺术家可以利用钢琴来模仿二胡、琵琶、笛子、唢呐等各种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并通过装饰音和各类型仿制技法,在钢琴演奏艺术中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神韵。在此基础上,钢琴艺术家还可以尝试将多种民族乐器的音色在同一首钢琴作品中进行呈现,利用钢琴一种乐器营造出多种传统乐器合奏的宏大场面,使得不同的乐器声音在钢琴艺术中碰撞出独特的艺术火花。

新时代背景下,取长补短、交融发展始终是音乐艺术保持生机活力和创新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民族音乐要想实现可持续和创新化发展,需要在不断发展完善、传播传承的基础上开辟和多元音乐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现代钢琴艺术创作中加强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是推动中西音乐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应秉持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创造力,通过融入民族审美、加入民族调式、改编经典作品、聚焦标题创新、模仿民族乐器来实现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钢琴艺术创作中的有机融入,产出更多具有中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将中国钢琴之声奏响全世界。

(作者系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相关文章:

黄豆豆拟任副局级领导,演艺圈还有哪些“演而优则仕”的例子?04-15

“珠海-巴西”直航航线首航启程,“昌民号”货轮满载驶向巴西04-15

中国重汽莱芜工厂在智能制造领域持续创新,“柔性化”生产线实现6种车型共线生产04-15

看好中国市场 中外展商紧抓消博机遇04-14

俄方表态:中国需要多少石油,我们就准备多少04-14

滨州网事早知道(4.14)04-13

心相近|“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习近平主席引领推动中越传统友谊恒久常新04-13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 中拉关系进入新阶段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