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梅欣 编辑/张广凯)
随着港交所网站上申请状态变更为“失效”,华东地区最大民营医院明基医院集团冲击港股上市再度失败。
此次冲击失败,是由于明基医院在递交港股书六个月后没有新进展,申请自动失效所导致。
这已经是明基医院集团第二次遭遇“期满失效”。2024年4月,明基医院集团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然而之后近6个月的时间里,明基医院的IPO并无明确进展。去年10月3日,明基医院为避免申请失效,再度递交了上市申请,但从4月表现来看,上市进程再度重蹈覆辙。
从今年4月3日申请期限时间已满,但从明基医院集团没有再度提出申请的情况来看,企业似乎也意识到再度提请通过的希望存疑,不如等待时机重新做上市准备更为合适。
同时,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已经通过了明基医院集团境外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批准公司在联交所计划划发行不超过9389.55万普通股。按照证监会规定,如果明基医院集团能够在明年1月前上市发行,则备案通知书继续有效。
曾有“高端医疗”标签,盈利模式存争议
明基医院成立于2003年,是佳世达集团与南京国资集团共同设立投资的民营医院。2015年,南京国资退出后,明基医院成为独资经营的民营医院。2022年,成为首家三甲民营医院。
而明基医院大股东佳世达则颇为跨界,其成立于1984年,母公司明基友达集团是台湾地区重要的电子设计代工公司,推出的BenQ电脑在21世纪初的3C市场颇具知名度。
由于医院大股东有电子行业台商背景,是当时市场上较少的外商投资的民营医院,加上成立之时是南京河西地区发展的初期,因此明基医院成立之初曾一度有着“高端医疗”标签,在南京乃至华东医疗行业都具有一定独特性。
目前,明基医院集团旗下除了南京明基医院之外,还有在2013年开始投入运营的苏州明基医院。苏州明基医院为三级综合性医院,是目前江苏省内仅有的几家获得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的综合医院。
明基医院集团更新后的港交所招股书显示,两家医院总注册床位为1850张,有超过900人的医生团队,其中包括35名中国台湾和海外的专家。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照2023年医疗服务产生的收入计算,明基医院集团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集团,在华东地区市场份额为1.1%;在全国民营盈利综合性医院集团中,明基医院排名第7,在中国市场份额为0.4%。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2021年—2024年上半年),集团营收分别为22.24亿元、23.36亿元、26.88亿元和13.30亿元;经营利润分别为1.29亿元、1.65亿元、2.62亿元、1.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9亿、0.90亿、1.67亿和0.63亿元。
从一家上市企业的表现来看,明基医院的营收和利润表现算得上中规中矩。但如果将其作为一家医疗机构来看,医院持续盈利乃至出现高增长盈利,对支付方而言,存在一定的争议。
违法收费曾被立案,涉多宗医疗纠纷
公开信息显示,明基医院集团的主要盈利来源是医疗服务收入,包括门诊和住院服务、手术费用、药品销售等。其中,2023年集团的住院、门诊服务收入分别为9.09亿元、7.77亿元,同期所对应的次均住院费、次均门诊费分别为1.80万元、500元,高于同期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住院费标准。
公告显示,明基医院2023年床均收入,在中国内地所有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集团中排名第一。
这正是明基医院盈利所存在的争议点,民营三甲医院的较高收费实际由患者承担的同时,却不能提供高于溢价的服务,成为明基医院在本地患者中所被诟病的点。
另外,明基医院的主要门诊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其中妇产科在早年间因为较好的住院条件和环境,住院费能产生更高的溢价。然而在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当下,科室持续盈利的能力也令人存疑。
观察者网注意到,明基医院早前曾被媒体曝光门诊收费存在“反向抹零”的违法行为,并被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核查。
值得注意的是,明基医院在招股书披露的信息中提到,除了432宗不包括医疗纠纷的患者投诉外,还有267起医疗纠纷,其中有52起尚未解决,有58起纠纷涉及患者死亡。
企查查显示,明基医院涉及多宗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以其中一宗纠纷为例,患者在2017年前往明基医院就诊并手术后,被鉴定为三级伤残,南京医学会出具的医疗损害鉴定书中,鉴定医方存在医疗过错行为,并在2024年被判赔付患者近9万元。
招股书中显示,明基医院为解决患者及其家属的医疗纠纷所需支付的赔偿及减免治疗费用,总金额达到1420万元。
多家民营医疗机构冲击港股“折戟”
从明基医院的募资计划来看,继续扩张,似乎是这家医疗集团寻求增长的路径。
明基医院在招股书中表示,募资用途主要用于四个方向。其一,为南京明基医院和苏州明基医院二期、三期及四期建设计划;其二,部分资金将用于寻求潜在的投资与并购机会;其三,用于升级智慧医院系统,提升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和医疗服务效率;其四,剩余资金将用于医院的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确保医院的日常运营和长期发展。
其中,南京明基医院二期在今年3月已经进入新建医疗大楼的试运营阶段,新增868张床位。苏州明基医院二期则从2024年开始,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事实上,扩建机构、持续扩张,似乎是民营医疗机构上市盈利的必由之路。
2024年1月,民营肿瘤医疗机构美中嘉和冲击港股上市成功,在上市前的招股书中,扩建医疗机构并升级基础设备,也是公司募资用途之一。马泷医疗、树兰医疗等民营医院的募资用途中,也包含了设立院区、设立新门诊等扩张需求。
然而,和明基医院集团类似,上述医院中,除了美中嘉和之外,冲击港股的道路也并不顺利。
全国最大的血液病医疗服务机构陆道培医疗集团,2023年7月就曾二度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以口腔医疗为主要方向的马泷医疗,2024年1月也获得了证监会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疫情期间知名度大增的李兰娟院士夫妇所成立的树兰医疗,同样在去年3月二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但和前述两家机构一样,均未成功登陆港股。
美中嘉和是近年少数成功上市港股的民营医疗机构案例,然而在不久前公布的2024年财报中,公司也出现业绩倒退,年度营收下滑27.9%,净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13.7%,达到4.84亿元。
有投资人士指出,就明基医院的情况来看,招股书中提到涉及患者死亡的医患纠纷等问题,是会引发投资者担忧的部分:“港交所对上市企业合规性和透明度要求严格,负面信息可能会成为审批障碍。另外,港股投资者更偏好专科医院,类似明基这样的综合类医院,在内地需要和公立医院进行竞争,存在一定难度。”
他认为,内地民营医院在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以及患者信任度上,较公立医院都处于弱势水平,但另一方面又需要承担更高的运营成本,因此港股投资人对当下民营医院的长期盈利能力仍然存疑:“尤其是民营医院在合规化管理上,以及因为医疗纠纷产生的诉讼量,也是影响投资人偏好的因素。”
相关文章:
黄金ETF规模年内增幅超73% 多只产品年内规模翻番04-13
就医钱丢失 的哥不怕周折帮找回04-13
山东交通一周要闻速览(2025年4月7日—4月11日)04-12
290亿上海广告大佬,83亿吞并对手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