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东省水利厅获悉,2024年10月以来,广东全省掀起了第二轮冬春时节水塘河道清淤新高潮,共清理水塘14686个、农田灌排沟渠15562公里、河道7067公里,超45万人次参与,清淤总量5051.3万立方米,水塘河道实现旧貌换新颜。
据悉,自2023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利用冬春时节开展水塘河道清淤以来,全省已开展了两轮系统清淤,累计清淤总量超1亿立方米,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河道行洪排涝能力。

中山市推进淤泥资源化利用,建成南朗生态补水湿地。
多部门联合发力推动科学清淤
去年10月,广东省2024年第2号总河长令——《关于建立水塘河道清淤常态化工作机制的令》,吹响了去冬今春水塘河道清淤号角。
各地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将清淤列入重点工作专题研究,因地制宜制定轮疏计划和年度清淤任务。广州市针对珠江前后航道淤积特征,科学制定清淤方案,抢抓时机在春节前后清理二沙涌1.1万立方米淤泥;中山市积极推进淤泥资源化利用,借鉴浙江先进经验,建成南朗生态补水湿地,实现水环境改善与水生态修复双赢;珠海市明确政府部门、村集体和种养殖户的主体责任,一举打通清淤工作中的堵点难点;佛山市着力建设淤泥集中处置场所,探索出清淤物规范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的有效路径。
省级相关部门聚焦清淤的三个层级范围、五个工作环节,实施分类指导。如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设立“完善水塘河道清淤处置管理机制”章节;省水利厅将清淤工作纳入中小河流治理内容,制订水库河道清淤技术指引,加快清淤设备研发和工艺改进;省生态环境厅加强淤泥处置监管,推动清淤物综合处置利用;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农田灌排沟渠清淤工作指引,科学指导清淤工作;省有关部门加大以工代赈、财政支持、用地保障、产业扶持、科技创新等政策支持。各地市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强化清淤全过程管理,确保清淤工作科学高效。

茂名市电白区组织村干部、群众及运用“人工+机械”清理农田灌排沟渠。
“四管齐下”,整合多方力量参与清淤
省河长制办公室、省水利厅积极总结第一轮清淤工作经验,建立完善“发动社会力量、民兵队伍支援、工程项目带动、组建专业队伍”的“四管齐下”工作模式,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全省常态化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一是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各地积极创新党建引领、企业协作、志愿服务、共治共享等多元化途径,凝聚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清淤工作的强大合力。如湛江市印发《湛江市党建引领发动群众参与水塘河渠清淤工作指引》;梅州市蕉岭县发动中铁、中铁建、广东建工等企业助力清淤;揭阳市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优势,动员村庄公益理事会、“老人组”等群众组织参与清淤,并将清淤工作纳入村规民约予以规范。
二是民兵队伍强力支援。省军区积极组织民兵队伍支援清淤和水利建设工作,1500余名民兵迅速集结至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期建设现场,仅用半个月时间就高效完成湛江市4个县(市)的11个山塘、3.06公里沟渠共计5.7万立方米的清淤任务。珠海、汕头等地通过建立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创新采用“机械+人工+资源化利用”工作模式,显著提高清淤工作效率。
三是工程项目有力带动。省水利厅组织协调各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参与清淤工作,承担环北广东工程、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建设任务的粤海集团、广东建工等企业,主动开展工程沿线周边两公里范围内的水塘河道清淤工作。

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助力潮州市潮安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河塘清淤。
四是采用专业队伍扩大优势。如廉江和雷州市探索“国企助力+专业队运作”,实施人员集中调度、设备统筹调配、资金定向投入的集约化、规模化管理模式,与采取传统工程立项进行清淤相比,大大节省资金投入。

廉江市水务清淤专业队开展农田灌排沟渠清淤。
南方+记者 李赫
【作者】 李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宝鸡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督导检查太白县知识产权“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工作07-04
招录消防员,吉林省300名!06-30
聚焦婚姻家庭矛盾化解|贵州全省婚调培训班在贵阳集中授课06-29
2.5天休假模式值得探索06-27
山西毒品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