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镜观·回响|长沙:文化产业新潮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2:08:00    

湘水千年韵,岳麓沐朝暾

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长沙,带着浪漫与诗意

从千年文明中走来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从宋代的“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到清代的“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再到今天的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学脉绵延赓续,岳麓书院至今仍行使教学、藏书、育人的功能。

位于湘江江心的橘子洲,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蜚声中外。2021年,橘子洲头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长沙简牍博物馆馆藏简牍总数超10万件,一级文物达1236件,主要包括在长沙地区出土的汉代和三国时期的简牍、金玉器、木漆器等文物。

灿若星河的古迹

源远流长的文脉

滋养出长沙历久弥新的人文华彩

也赋予其得天独厚的

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时

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要求:

兼收并蓄,守正创新

岳麓山下,文化产业新潮涌动

迸发出古老与青春交汇

厚重与灵动交融

热闹与静谧结合的奇妙魅力

探索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机统一的发展之路

2025年3月13日,工作人员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对比修复前后的老电影画面。近年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启动了红色经典影像修复工程建设,对红色文化加以保护利用,数字化后可实现永久无损保存、多样化呈现及资产化运营。

2025年1月,来自长沙马栏山的摩崖石刻数字化团队在完成浯溪碑林主要石刻的采集工作后合影。浯溪碑林位于湖南省祁阳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团队采用多光谱拍照等先进技术,从多个角度对碑刻进行全方位拍摄,再通过计算机图像计算及渲染,让碑文实现数字复刻,使一些模糊不清的碑文重新显现。

2025年3月18日,观众在长沙橘子洲景区的《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与演员互动。该演出采取新媒体手段再现红色经典IP,观众不再坐在固定位置观影,而是在光影交织和行进互动中,以“学生”的身份跨越时空,对话百年前的热血青年。

2025年1月15日,演员在长沙录制《2025湖南戏曲春晚》。晚会以“人间有戏共团圆”为主题,采用去舞台化的实景录制方式,在长沙地标街巷间取景,将戏曲文化与长沙的烟火气息深度融合,以文旅热度激活戏曲热度,打造一台年轻人看得懂、有意思、有回响的戏曲春晚。

2024年8月19日,游客在湖南博物院博物馆公园选购漆盘模样的湖南大辣条。该博物馆公园是湖南博物院与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共同打造的“数字汉生活”博物馆线下新场景,使观众可以沉浸式了解、感受汉生活的魅力,进行新的文化消费体验。

在湖南博物院博物馆公园拍摄的印有“君幸食”的餐具(2024年8月19日摄)。该餐具创作灵感来源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文物上“君幸食”“君幸酒”字样意为“请您吃好喝好”。

2024年10月18日,第15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在长沙开幕,开幕式文艺晚会通过电视文艺工作者故事讲述、经典歌曲演绎等节目,立体展现十年来我国电视艺术发展成就。这是舞蹈演员在文艺晚会现场表演。

2023年6月7日,游客在长沙太平老街游玩。太平老街坐落于长沙五一商圈核心区,是长沙明清至民国时期街巷格局和风貌特色保存最完整的街区。

在长沙浏阳市天空剧院拍摄的一场“烟花+无人机”表演(2024年12月7日摄)。近年来,浏阳烟花产业不断创新升级,科技赋能加上文化加持,带动烟花产业整体焕发新生。

记者:薛宇舸 陈泽国 陈思汗

编辑:毕晓洋 张曼怡 张浩波

新华社摄影部、湖南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相关文章:

【每日一图@湖南】春到麻阳看杜鹃,山野铺锦引客来04-13

颐和园、圆明园、军博……又一波公园景区博物馆临时闭园闭馆04-11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太原纯阳宫)临时闭馆公告04-11

昆明翠湖博物馆群: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文旅融合的新典范04-11

湖南智能网联产业服务中心项目加速建设04-11

博物馆“不打烊”,让绵长文脉浸润时代人心04-10

全市党委和政府办公室主任会议召开 吴桂英周海兵作出批示04-10

镜观·回响|长沙:文化产业新潮涌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