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信号山:“双渠双库”联动近在眼前 青岛客水调配能力迎来突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6 18:19:00    

来源:【青岛信网】

随着气温的升高,青岛即将进入用水高峰期。据青岛水文统计,今年4月份,青岛平均降水量17.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14.8毫米(45.4%)。青岛是资源性缺水城市,调引客水是城市用水最重要的来源,若是遇到降水偏少的年份,对客水的依赖更重。长期以来,棘洪滩水库是引黄济青工程唯一的调蓄水库,肩负着青岛市区、黄岛、城阳、胶州、即墨等地的供水。

如何打破单水源调蓄客水的潜在供水风险,青岛早早便开始谋划。经过多年努力,“双渠双库”客水调蓄体系已近在眼前。日前,青岛市黄水东调承接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续将输水至官路水库。黄水东调承接工程将与现有引黄济青工程互为备用、互为补充,实现双渠供水的格局。从立项之时便备受关注的官路水库,也已进入冲刺阶段,从空中俯瞰,“元宝形”的水库已经成型,预计今年底全面完工,投用后将与棘洪滩水库共同构建起“双渠双库”客水调蓄体系,大幅提升青岛乃至胶东半岛的水资源调配和战略储备能力。

近年来,青岛积极融入国家大水网建设,加快建设现代水网枢纽和骨干工程,城市供水保障更加充足。根据《青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青岛将构建"五干十脉、五纵五横、两枢多点"的现代水网体系,形成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其中,新建官路水库和建设黄水东调承接工程为骨干工程。

黄水东调承接工程与官路水库组成的"战略替补",标志着青岛即将进入双水源时代。纵向的引黄济青与横向的黄水东调形成十字水网,与官路水库和棘洪滩水库一起,成为青岛人“用水自由”的保障。

青岛编织的“大水网”,脉络已经清晰。与此同时,青岛通过海水淡化和再生水利用构建多元化供水体系。据了解,青岛已将海水淡化水应用于市政供水、工业用水、海岛用水等多个场景,在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岛通过传统水利工程构建起平面化的基础水网,而海水淡化与再生水利用的创新应用,使城市水资源体系实现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升级。当下,青岛构筑的这张立体水网正帮助城市突破资源型缺水瓶颈,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水安全屏障。

信网评论员 赵晓珊

本文来自【青岛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三年初见成效,大埔县的“百千万工程”答卷→06-30

“清凉工程”惠及4万余师生06-25

青岛早高峰暖心一幕:热心人3分钟清障 网友:这就是文明城市的样子06-25

鲲城止步足协杯16强06-24

冀时评 | 抢滩首发经济 河北持续上新06-23

以“精”换“新”!让城市“颜值”持续在线06-22

西安摩托车解禁7年启示:郑州禁摩“松绑”还要多久06-17

咸阳入选国家级试点城市!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