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在中国人民大学发布。该报告从城市传播、文化、经济、生活、治理五个维度对全国105座大城市的城市网络形象展开系统分析。其中,合肥位列I型大城市治理网络形象分榜第二和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形象分榜第二,成功跻身第一方阵。

发布会公布了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总榜,合肥位居I型大城市总榜第三和城市治理网络形象分榜第二;且在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形象维度,合肥位列第二。
《报告》指出,合肥通过大力扶持科大讯飞,引进蔚来、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核心发展引擎,推动产业升级,成功打造出亮眼的“科创兴城”城市经济网络形象。
自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以来,合肥城市更新“肥瘦搭配”、城中村改造、国企一体化运营老旧厂区改造等做法获住建部向全国推广,合肥生命线安全工程、园博园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报告》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卢家银教授表示,这座城市将硬核科技转化为治理温度,既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为城市发展注入动能,又以敏锐精准的舆情应对守护城市形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认为,该《报告》构建了对城市网络形象科学评估的框架,促进了城市网络研究深度拓展。通过整合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报告将抽象的城市形象转化为可量化、可比较的指标体系,为城市治理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同时,《报告》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决策参考,通过分析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在政务公开、舆情应对中的“数字治理范式”,以及十堰、襄阳等中小城市在生态治理、文化IP打造中的创新实践,报告提炼出“精准传播”“韧性治理”“民生温度”等共性经验,这些发现可为地方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撑。
据了解,《报告》在延续文旅建设和政务服务等传统指标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最新进展,重新构建了多维指标体系。研究团队通过搜集、整理政府公开数据、舆情数据、行业数据,使用智慧星光和美团等各类平台大数据,对全国105座大城市的网络形象进行了量化分析。这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五次发布“人大指数”成果。“人大指数”是中国人民大学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大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形成的一批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城市与区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各领域的指数。
(原标题:“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发布 合肥成功跻身城市网络形象榜单第一方阵)
相关文章:
城市网络形象合肥名列前茅05-27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2日涨跌不一05-23
小米:公司报案的网络黑公关案已告破,多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05-19
信号山:“双渠双库”联动近在眼前 青岛客水调配能力迎来突破05-16
网娱互动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决议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