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介万山中,左拥芦关,右环竹岭,南襟大柳,北枕黄花,徐然所谓际天蟠地,环列四塞。”
“高山崇岭,嵂崒插天,㟝嵝崦嵫,起伏绵亘,弥望皆是千章之材,百围之木,蓊郁灌集,蒙山藂岫”

万山环抱昌化古县(清初)
昌化故县,秦为余杭县地,汉武帝时随於潜县析出。至武周垂拱二年,析於潜县地置紫溪县,县治在今城后村一带。县以紫溪得名,根据《寰宇记》记载:“邑有文山,水东南流为此溪。”

唐代 紫溪县与唐山县
万岁通天元年,以县有武隆山,又值武则天当政,改紫溪县为武隆县。同年又在今昌化镇另置武隆县,原武隆县仍改回紫溪之名。
圣历三年,废武隆县入紫溪县,长安四年又复置武隆县。神龙元年,武氏下台,遂改武隆为唐山县,以唐山而得名。

南宋昌化县境图
安史之乱后,天下人口锐减,至大历二年,废唐山、紫溪二县。长庆初,恢复唐山县,属杭州。
后梁开平二年,改唐山县为金昌县;后唐同光初复名唐山县;后晋天福七年又改为横山县,寻改吴昌县。

清末昌化县治图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以吴越国纳土归宋之举顺化天道,改吴昌为昌化,自此名称始定。

昌化县牌坊旧影
南宋咸淳临安府志记载:“邑城三百六十步,高一丈五尺,广如之,门三:东曰趋京、西曰三瑞、南曰登龙,北负唐山不设门,南因溪以为池。”城池毁于元初。

1932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昌化县治
元末至正十七年,江浙行省右丞、骠骑将军杨通贯(杨完者)遣部将筑土城,自登龙门而东转唐山西抵浒溪,周长七里,并依旧址恢复三座城门,后土城倾颓。

1942年昌化县全图
明隆庆三年,知县周易奏请设立东西二关以为郭。万历二十年因倭寇告警,督抚军门谕令筑城,乃于郭内充拓旧规各改建城楼三间加以女墙,但并未修建起完整的城墙(古代民房相连,自成防御,仅于道路口设城门、关门)。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昌化、於潜两县周边
清嘉庆五年改东门趋京门为景华门。至民国十一年修撰县志时,仅存西门三瑞门。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昌化境内惨遭兵燹,仅壮丁就死亡万余人,这使得人口本就不多的昌化一落千丈,最终于解放后并入临安。

县治记载“燹(太平天国)后人烟疏落商业萧条,大有一落千丈之势”和“地鲜膏腴”,都说明昌化发展受限。
相关文章: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迎来行动方案04-22
普京呼吁乌方响应和平倡议 称将分析民用设施停火提议04-22
诺科热水器售后服务维修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04-22
驰球保险柜全国维修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4-22
西门子指纹锁售后维修号码-人工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04-21
兰柏璐保险柜全国维修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