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我国古代的造纸: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1 08:50:21    

纸是用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是纸质粗糙,数量少,成本高,并不普及。公元105年,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造纸术之前的工艺

根据汉代的《 淮南子 》记载,一个叫仓颉的贤人发明了文字。仓颉制造文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天上往下掉粮食,下粮食雨,鬼神都在夜里痛哭流涕。文字创造出来以后,需要把它书写下来,这才能够传播,这就需要有一些良好的书写材料。

在纸出现以前,人类曾经使用过许多材料来写字记事。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兽骨上,叫做甲骨文。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又把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头上,叫做钟鼎文、石鼓文。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书写记事材料,叫做"简牍","简"就是竹片,"牍"就是木片。简牍是比较薄,比较窄的长条。每片宽度不超过1厘米,长度从十几厘米到六七十厘米,一般的是20厘米左右,古人把一根一根的简牍,用绳索把它串联起来编成册。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册"这个象形文字。在中国比较早的古代典籍《 尚书 》的《 多士篇 》里边,它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说明在殷商时期,人们已经使用了简册来记录文书,记录日常使用的文字。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十分便捷,可是连篇累牍,十分笨重,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节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廷里面去的。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石刻也是一种文字载体。早在几万年以前,古代猿人就在石头上作画,在古代埃及,在大约5000年以前,已经有了文字石刻,相对来说中国的文字石刻出现的时间就比较晚。我们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大规模地使用文字石刻,基本上是在汉代以后的事情,但是后来居上,中国的石刻不但数量多,而且它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的载体。但是,石刻的实用性相对少一些。所以很多石刻都是具有纪念性的,或者是为了永久保存才制作的,不能作为文字的载体广泛地使用。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所以古代也有用丝帛来书写的文书。在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一座楚墓里边,发现了著名的战国楚帛书。在长沙马王堆的汉墓里,发现了大量西汉初期的帛书。这些都是古代帛书的发现,但是由于帛书它的价格比较高,丝绸的价格比较昂贵,一般的老百姓是不能使用的。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边,简牍是我们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载体。

伴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地在寻找新的书写材料,最终发明了理想的书写材料,那就是纸。造纸术的发明,不但改变了"缣贵而简重"的现状,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西汉的造纸工艺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呢?长期以来一般都归功于东汉时的宦官蔡伦,《 后汉书·蔡伦传 》明确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于《 后汉书 》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 后汉书 》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他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一些学者把蔡伦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

但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发现了一片西汉中叶古纸后,人们才发现,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纸。这是一片麻纸,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纸面可清晰见到麻,在同一遗址中还发现有汉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的木简,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再次出土了比新疆罗布泊的纸还要早约一个世纪的西汉初期的古纸,而且有数十张之多,灞桥纸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所制成。在此之后,1973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遗址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居延纸",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颜村汉代窖藏中,也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扶风纸"。1979年在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掘出的"马圈湾纸",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汉初年文、景二帝时期(公元前179~公元前141)的绘有地图的麻纸"放马滩纸"。1990年,在敦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了多张麻纸,其中3张纸上还书写有文字。2002年,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了200多?纸文书残片和麻纸,定名为蔡伦前纸--悬泉置纸。从同时出土的纪年简牍和烽隧砖块看,遗址的上限为汉武太始三年(公元前94),下限至魏晋,历时400年左右。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除此以外,早在蔡伦以前,在史籍里也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如《 三辅旧事 》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太子听从了江充的话,用纸将鼻子掩盖住,进宫去见武帝。汉武帝大怒。这件事发生于公元前91年。又如《 汉书·赵皇后传 》记载:汉武帝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要害死后宫女官曹伟能,就派人送去毒药和一封"赫蹄书",逼曹伟能自杀。据东汉人应劭解释,"赫蹄"就是"薄小纸也"(后人称为丝棉纸)。再如《 后汉书·贾逵传 》说,公元76年汉章帝令贾逵选二十人教以《 左氏传 》,并"给简、纸经传各一通"。以上有关纸的文献记载,都早于公元105年,即蔡伦向汉和帝献纸那一年。

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蔡伦虽然不是纸的发明者,但他仍然是一位造纸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

东汉明帝十八年蔡伦入宫当宦官,章帝建初年间为小黄门。和帝即位提升为中常侍,永元九年兼少府尚方令。尚方是皇家的手工场,专门监督制造各种御用器物。那时,造纸术虽然已经发明,但是由于质量问题,纸张也难登大雅之堂,不少文人雅士并不看好纸张。但是蔡伦经过分析,竹简和木简太笨重,丝帛太贵,丝绵纸不可能大量生产,都有缺点,纸张最终会成为主要的记载工具,但前提是需要改进造纸工艺。于是蔡伦利用尚方的有利条件,改革造纸技术。

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原料来造纸。他们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纸了。由于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地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有利于提高纸张的柔韧性。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蔡伦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114 年蔡伦被封为龙亭侯,民间便把他制作的那种纸称为"蔡侯纸"。汉安帝时,宦官和外戚轮流执政,相互倾轧。蔡伦在这种政治斗争背景下,于公元121 年服毒自杀。

蔡伦献纸之后,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东汉末年,东莱人左伯也是一位造纸能手。他造的纸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赵歧在《 三辅决录》中,把左伯的纸、张艺的笔、韦诞的墨,并为书房三宝。笔、墨和纸并列,说明纸已是当时常用的书写材料。纸成为竹简、木牍、缣帛的有力竞争者,到了三四世纪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东晋末年,桓玄把持朝政,他于公元404 年,下令以纸代简。简牍文书从此基本绝迹。纸不仅在民间流通,而且成为官方文件的载体。

造纸技术再发展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5世纪),纸的品种、产量、质量都有增加和提高。史书上曾论及到这时期一些与原料有关的纸种名称,如写经用的白麻纸和黄麻纸,枸皮做的皮纸,藤类纤维做的剡藤纸,稻草做的草纸等。由此看来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枸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纸原料。竹子在晋朝也开始作为造纸原料出现。南北朝书法家萧子良的一封信中曾说"张茂作箔,取其流利,便于行书",据考据,所谓箔纸即嫩竹纸,但用量很少。

我国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繁荣,造纸业也进入一个昌盛时期,纸的品种不断增加,生产出许多名纸及大量艺术珍品。造纸原料以树皮使用最广。主要是楮皮、桑皮、沉香皮及栈香树皮等。藤纤维也广为使用,但到晚唐时期,由于野藤大量被砍伐,又无人管理栽培,原料供不应求,藤纸一蹶不振,到明代即告消失。宋代竹纸发展很快,后期的市场上十之七八是竹纸,产区遍布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地,最盛之地当推浙江、四川两地。在工艺上宋代竹纸大多无漂白工序,纸为原料本色,除色黄之外,竹纸也有性脆的缺点。

元明时期竹纸的兴盛创造了历史新篇章,尤以福建发展最突出。使用了熟料生产及天然漂白,使竹纸产量大有改进。清代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树皮等传统造纸原料已不能满足需要,竹纸在清代占了主导地位,其他草浆也有发展,河南、山东等地有人用麦草、蒲草。陕西、甘肃等地有人用马莲草,西北用芨芨草,东北用乌拉草。我国用蔗渣造纸始于清末,张东铭在徐家坡设一造纸厂以蔗渣为原料。清代草浆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用仿竹浆、皮浆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浆。著名的泾县宣纸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浆和檀皮浆抄制而成,其生产工序一直延续至今。芦苇在清末也有使用。

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高丽造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西晋时,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

中国的造纸技术也传播到了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并从此通过贸易传播到了印度。公元751年,造纸术传入阿拉伯。这一年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部与阿拉伯军队交战,唐军大败,被俘士兵中有从军的造纸工人。阿拉伯最早的造纸工场,是由中国人帮助建造起来的,造纸技术也是由中国工人亲自传授的。10世纪造纸技术传到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开罗、埃及与摩洛哥。

欧洲人是通过阿拉伯人了解造纸技术的,最早接触纸和造纸技术的欧洲国家是西班牙。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场。公元1276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纸场在蒙地法罗建成,生产麻纸。法国于公元1348年,在巴黎东南的特鲁瓦附近建立造纸场。此后又建立几家造纸场,这样,法国不仅国内纸张供应充分,而且还向德国出口。德国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纸厂。英国因为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造纸技术传入比较晚,15世纪才有了自己的造纸厂。瑞典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丹麦于1635年开始造纸,1690年建于奥斯陆的造纸厂是瑞典最早的造纸厂。到了17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后,最先在美洲大陆建立了造纸厂,墨西哥造纸始于 1575年。美国在独立之前,于1690年在费城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到1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传遍五洲各国。

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造纸术被评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相关文章:

计算机软件开发就业前景09-22

形容春天的诗词句(古诗词里的春天,美得妙不可言!)09-22

dc调光是什么意思(DC调光和PWM调光的差别在哪?)09-22

水泥地板漆施工方法(水泥地板漆的危害有哪些?)09-22

非传统安全包括什么(论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现实威胁)09-22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的是多久09-22

黄原胶的危害有哪些,含羟苯丙酯的护肤品可用吗09-22

饱和脂肪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吗(饱和脂肪有什么好处?)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