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清朝王爷等级有哪些(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什么待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30 09:35:23    

清朝对宗室爵位进行了详细划分,一共十二个等级,自上而下分别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其中,只有亲王和郡王,有资格被称为“王爷”。

亲王和郡王,一字之差,虽然都是王爷,但他们的待遇和地位相差很多。

先看待遇。

清朝立国之初,就充分吸取明朝的经验教训,没有将皇子们分封为藩王。所有的亲王和郡王,都在京城居住,没有经过皇帝许可,一律不得擅自离开京城,相当于将他们“圈养”起来。既然是“圈养”,就得由朝廷提供俸禄。

亲王和郡王的俸禄标准分别是多少呢?

一位亲王每年能拿到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一位郡王每年能拿到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这就是说,亲王俸禄是郡王俸禄的2倍。

此外,亲王和郡王的长子,也有一份俸禄。亲王的长子,每年能拿到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郡王的长子,每年能拿到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前者依然是后者的2倍。

显而易见,郡王的俸禄,甚至还没有亲王长子的俸禄多。

再看地位。

亲王是最高等级的王爷,在朝廷里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郡王的级别次于亲王,在朝廷里的地位又低了一等。

亲王能够得到许多郡王很难得到的东西,比如世袭罔替,即所谓的“铁帽子王”。

明朝时期,所有王爷的传承都世袭罔替,一代一代传下去,以至于后来王爷爵位泛滥成灾。清朝时期,朝廷对王爷爵位的传承进行严格限定,是世袭递降。如果父亲是亲王,爵位传袭给长子时就降一个等级,为郡王;如果父亲是郡王,爵位传袭给长子时也降一个等级,为贝勒。以此类推。不过,一般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

朝廷在世袭递降之外,还规定了世袭罔替的情形。享受世袭罔替待遇的王爷,父亲是亲王,爵位传袭给长子时依然是亲王。父亲是郡王,爵位传袭给长子时还是郡王。可是,世袭罔替作为一种特别的待遇,只赐予对国家立下战功或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有清一代,王爷何止成百上千,可享受世袭罔替待遇的只有12人。他们才是真正的铁帽子王。

在这12大铁帽子王中,亲王有10位,郡王只有2位。由此可见,郡王获得世袭罔替待遇之难。

亲王在朝廷里的影响力,也远非郡王所能够相提并论。

清朝晚期,朝廷里先后出现了几个颇有影响力的王爷,他们分别是恭亲王奕訢、老醇亲王奕譞、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和庆亲王奕劻。他们要么在朝廷里担任领班军机大臣、领班总理衙门大臣,要么掌握着海军衙门等核心部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到晚清历史进程。

这时候,郡王们都在哪里呢?他们很少在朝廷里担任要职。就算列入12个铁帽子王之列的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也在朝廷里没有什么话语权。不过,这也好,正可以避免卷入权力漩涡,波澜不惊地躲在王府里过着他们的小日子。

8 赞 踩 3评论 分享

设置删除回答禁止评论

编辑

澳古说历史 头条青云获奖者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08-14 13:16 关注

清朝“亲王”指的就是宗室爵位中的第一等爵位“和硕亲王”。

清朝位列“和硕亲王”的宗室其实并不多,大概只有37位。这其中包括10位可以世袭罔替的亲王,即礼亲王代善一脉、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脉、睿亲王多尔衮一脉、豫亲王多铎一脉、肃亲王豪格一脉、庄亲王博国铎一脉、怡亲王允祥一脉、恭亲王奕訢一脉、醇亲王奕譞一脉和庆亲王永璘一脉。

剩下的27位亲王都是需要世代递降的,当然也有曾为亲王,后来坐上皇帝的。这之中包括敬谨亲王尼堪、成亲王岳托、安亲王岳乐、端重亲王博洛、英亲王阿济格、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纯亲王隆禧、理亲王允礽、诚亲王允祉、雍亲王胤禛、恒亲王允祺、淳亲王允佑、廉亲王允禩、履亲王允祹、果亲王允礼、諴亲王允秘、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荣亲王永琪、质亲王永瑢、哲亲王永宗、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嘉亲王永琰、庆亲王永璘、定亲王绵德、智亲王绵宁、敦亲王绵恺、瑞亲王绵忻、惠亲王绵愉、敦亲王奕谆。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说清朝的亲王爵都有哪些,而是来说说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到什么待遇?

首先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户部.俸饷》载:“顺治七年议準亲王岁给俸银万两禄米万二千斛”,也就是说亲王最基础的待遇就是每年能得到1万两俸银,1万2000斛禄米。

之后在舆服上,据《清史稿.舆服志》载,亲王主要能享受到以下几个待遇:

一、“明轿一,木质,洒金,不施幰。盖、辕、杆皆髤朱饰金。”。可以配一顶敞轿,敞轿为木质,可用金片装饰,但不能安放帷幔,此外敞轿的伞盖、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驾车的把手可以涂上红漆,用金片装饰。

二、“暖轿一,银顶,金黄盖幨,红帏,缎、毡各惟其时。”。可以配一顶带有帷幕遮蔽的轿子,轿子可以用银顶,用金黄色的车帷子,用红色的幔幕。

三、“朝冠,冬用薰貂、青狐惟其时。上缀朱纬。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衔红宝石。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石青片金缘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亲王上朝所用的帽子,冬朝冠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用薰貂制作,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则用青狐皮制作。冠体上缀“朱纬”,冠顶金龙二层,用十颗东珠装饰,接衔红宝石。

夏朝冠冠形为圆锥形,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用玉草或藤竹丝制作,在两层喇叭口上镶石青色织金边饰,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冠体上缀“朱纬”,前缀“舍林”,用五颗东珠装饰,后缀“金花”,用四颗东珠装饰。

四、“吉服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惟其时。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上缀朱纬。顶用红宝石。”。吉服冠就是平常戴的帽子。亲王冬吉服冠根据时间分别用海龙、薰貂、紫貂制作而成,夏吉服冠也根据时间用玉草或藤竹丝制作而成。红纱绸裱里,石青色织金边饰缘边。上缀朱纬,顶满花金座上嵌红宝石一颗。

五、“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缎里。”。端罩就是满族在冬季替代衮服、补褂套穿在朝袍、吉服袍等袍服外的一种圆领、对襟、平袖、长及膝、左右垂带的翻毛外褂。亲王穿的端罩可用青狐皮制作而成。

六、“补服用石青色,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亲王的补服可用石亲色,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七、“朝服、蟒袍蓝及石青随所用,若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馀与皇子同。”。亲王的朝服、蟒袍,蓝色或石青色随便用,其余的与皇子一样。而皇子的朝服有两种,一种是在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披领和裳部具表紫貂,马蹄袖端薰貂,绣纹两肩及前胸后背正龙各一条,襞积行龙六条,间以五色云纹。

另一种则是其余时间所穿,披领和袖均石青色,织金缎镶边,冬天再镶一层海龙皮边;绣纹两肩、前胸后背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马蹄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蟒袍原皇子是金黄色,但亲王只能是蓝色或石青色,领袖石青色织金缎镶边,绣九条蟒,前后左右开裾。

八、“朝珠不得用东珠,馀随所用,绦皆金黄色。”。亲王的朝珠除了不能用东珠外,其他的随便用,而贯朝珠的线条可用金黄色。

九、“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衔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吉服带亦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如带色。”。“朝带”就是穿朝服时所用的腰带,颜色用金黄色,上嵌金衔玉方版4块,每版饰东珠4颗,中间饰猫晴石一颗,左右的佩绦也用金黄色。穿吉服用的腰带也为金黄色,其余与朝带相差无二。

十、“雨冠、雨衣、雨裳,均用红色,毡、羽纱、油绸,各惟其时。”。亲王用的雨冠、雨衣、雨裳均为红色,同时根据不同的季节,可用毡、羽纱、油绸制作。

十一、“金宝,龟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亲王用的金印,印钮为龟形,长方三寸六分,宽一寸。

十三、“吾仗四,立瓜四,卧瓜四,骨朵四。红罗绣五龙曲柄盖一。红罗绣四季花伞二,红罗销金瑞草伞二,红罗绣四季花扇二,青罗绣孔雀扇二。旗枪十,大纛二,条纛二。豹尾枪四,仪刀四。马六。遇大典礼,则陈於府第,出使用以导从。常日在京,用曲柄盖一。红罗伞扇各二。吾仗、立瓜、卧瓜、骨朵全。马四。前引十人,后从六人。因事入景运门,带从官三人。原定有红罗绣花曲柄伞一,豹尾枪二,大刀二。兹改为五龙曲柄盖一,豹尾枪四,仪刀四。馀同。崇德初年,定亲王销金红伞二,纛二,旗十,立瓜、骨朵各二,吾仗四。”。

自皇太极之后,一般情况亲王出行可用2根立瓜(《元史·舆服志二》载:“立瓜,制形如瓜,涂以黄金,立置,朱漆棒首。”),4根卧瓜(《元史·舆服志二》载:“卧瓜,制形如瓜,涂以黄金,卧置,朱漆棒首。”),2根骨朵(是一长棒,顶端缀一蒜形或蒺藜形的头,以铁或坚木制成),1把红罗绣五龙曲柄盖,2把红罗绣四季花伞,2把红罗销金瑞草伞,,6把红罗绣四季花扇,2把青罗绣孔雀扇,10根旗与枪,2根大旗,4根豹尾枪,4把刀,6匹马开道。

当然若是亲王长年在京的,出行则只能用1把曲柄盖,4把红罗伞扇,4根立瓜,4根卧瓜,2根骨朵,4匹马,前面10人,后面6人开道。此外,若是被皇帝召见,亦或有事晋见要入景运门的,就只能带3个仆人,1把五龙曲柄盖,4根豹尾枪,4把刀。

以上就是清朝给予亲王的舆服待遇。同时在府邸上,清朝也给予了亲王相应的特殊待遇。

首先在清朝,只有亲王和郡王能够居住在北京城内的王府中,如果被废除王爵,或丢掉了王爵,则就要搬出王府。

同时在王府的建造上,清朝也有着严格的规定,据《大清会典》规定:“亲王府制为正门5间,正殿7间,前夕护以石栏,殿内设屏风和宝座。两侧翼楼各9间,神殿7间,后楼7间,凡正门殿秦均覆盖绿琉璃瓦。正殿脊安吻兽、压脊7种。门钉9纵7横63枚。其余楼房旁庑均用筒瓦。”。

此外,清朝的亲王还能享受到其他的一些特别待遇。如在祭天时,亲王是站在第二排,仅次于皇子,《清史稿.礼志》载:“各六行,行各六重,皇子列第一重,次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各按行序”;在内外札萨克会盟时,亲王的坐位要高于贝勒以下爵位的位置,《清史稿.礼志》载:“内外札萨克会盟,三年一举....坐次视内亲王、贝勒、贝子、公降一等,宴赉有差。”。

展开全部 478 赞 踩 39评论 分享 举报

脑洞外星人 头条青云获奖者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03-22 09:36 关注

过去的王朝时代,能被冠以亲王封号,都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当然,不同朝代也有不同。有的亲王加封为地方藩王,掌握实权。有的得到财富、土地,却没有实权。清朝的做法,跟其他朝代有很大不同。亲王们可以掌握实权,镇守地方,却没有直接的封地。

除了那些蒙古亲王可能会回到本地,其余基本都住在北京。而且,清朝的亲王不只是封号,还是爵位。它的全称是和硕亲王。这是满语汉译后的称呼。最早起源于皇太极称帝时期。皇太极在关外称帝后,将宗室定为九等。“和硕亲王”位于第一。

皇太极的做法,极大改变了努尔哈赤时期的惯例。努尔哈赤时期,最高的爵位是贝勒。贝勒极为极高,仅次于大汗。可以左右大汗的决定。这种做法,极大程度提高了皇帝的地位。

在当时,被加封为亲王爵位的,都是立下功劳的宗室。皇太极时期,创建基业基本还是要依靠爱新觉罗氏的力量。加封他们为亲王。可以鼓励他们奋勇向前,敢于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对于军队战斗力,有极大的提升。

而且,这种爵位还是世袭罔替的。对于宗室内部来说,吸引力极大。把爵位划分为不同等级,也可以方便皇帝定下严格的规矩,让他们听从号令。因为分封爵位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如果办事不力,就不会得到爵位。通过这种办法,清朝提到了宗室的凝聚力。

清朝亲王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这种立下功勋被加封的。他们的范围,也都是局限在宗室内部。有一些,甚至得到了世袭罔替的权力。皇太极定下的这套宗室封爵的制度,其实仍有漏洞。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修改,直到乾隆时,才趋向完整。

也是在那段时期,出现了“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他们的爵位可以世代传袭。而且,拥有极高的俸禄。亲王每年俸禄一万两白银,五千石白米。

这是明面上的收入。暗地里又有不可知的贿赂。晚清时的庆亲王奕劻仅在银行的存款,就有712.5万英镑。其余财产又不知有多少。

在亲王去世后,还会得到谥号。这是过去一种极高的待遇。一般大臣都得不到。谥号会根据亲王一生的评价,各有不同。

当然,这种做法不是没有弊端。如果这种分封爵位的权力落在其他人手中,就极为考验宗室的忠诚度了。这种忠诚度,往往经不起考验。宗室内部为了争夺地位,常常不择手段。

顺治时期,皇帝跟多尔衮争权。多尔衮大权独揽时,王公大臣对皇帝的遭遇,大多默然不语。宗室内部中的尼勘、博洛,甚至投靠多尔衮,换取亲王的地位。

同样的,因为亲王极高的地位和特权,让他们完全无法得到约束。除非是他们愿意顾及自己的名声。否则,即便亲王为非作歹,也不会受到太多惩罚。最多是皇帝的斥责。

比如前面提到的庆亲王,他收受贿赂的事情,已经是朝野公开的秘密。可是,因为慈禧认为“看来看去,还是他贴心”,所以长期稳坐军机大臣的位置。

除了那些因为功劳加封的亲王,还有皇帝的兄弟、儿子、女儿,也都是和硕亲王等级的爵位。而且,因为跟皇帝的关系特殊。所以地位也可能会更高一些。

晚清恭亲王訢,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兄弟。在咸丰朝崭露头角,到同治、光绪时期掌握大权。这些人同样享有同等的权力。

这些亲王在过去不仅不用纳税,朝廷还要拿出很大一笔钱来养他们。逐渐成为一种巨大的拖累,却难以摆脱。因为皇帝还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

相关文章:

计算机软件开发就业前景09-22

形容春天的诗词句(古诗词里的春天,美得妙不可言!)09-22

dc调光是什么意思(DC调光和PWM调光的差别在哪?)09-22

水泥地板漆施工方法(水泥地板漆的危害有哪些?)09-22

非传统安全包括什么(论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现实威胁)09-22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的是多久09-22

黄原胶的危害有哪些,含羟苯丙酯的护肤品可用吗09-22

饱和脂肪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吗(饱和脂肪有什么好处?)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