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编制是指 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在财政拨款、人员编制等方面,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差额”形式进行编制管理的模式。具体操作上,单位的编制总数会有一个上限,而实际使用的编制数量则根据人员的需求和预算情况进行调整。单位设定一个差额数额,通过调整编制人数来控制预算支出和人员数量,以此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
差额事业编制的主要特点包括:
编制总数有上限:
单位在编制管理时会有一个总的编制上限,这是为了控制预算和人员数量。
实际使用编制可调整: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预算情况,单位可以调整实际使用的编制数量。
差额拨款:
差额事业编制的资金来源是财政差额拨款,单位的待遇和收入往往与编制数额挂钩。
灵活性和优化配置:
差额编制通过灵活调整人员配置,保持单位人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
适用差额事业编制的单位主要包括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
这种编制方式有助于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人员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保持单位的稳定运营。
相关文章:
全南人要哭了,赣广高铁短期内难以实施07-15
西部文化产业中心厨房烟道应急整治工程施工(第二次)招标公告07-14
将予以重奖!国务院食安委发布意见07-08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超1亿名07-01
福州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06-29
山西毒品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06-25
疑似恐龙时期化石,现身肇庆鼎湖!06-13